今天,終於以一種較靜的狀態進入流白,一個「屬於」(然而世上有那一種人、事、物是屬於一個人的?)自己的空間,但是有一種全新的經驗。
在這三個星期內,因著美彤和Tiff的行動,流白的空間氛圍一直在改寫著。起始時流白只是一個空的空間(an empty space),是自己劇團排練以至工作的地方,美其名為一個藝術空間,但其實只是一個被抽空底蘊的借來的地方,只是一個位於葵興工業區的排練用單位,一切都是功能性的,我也沒有餘閑去深究這個空間的可能性。今天我踏入這個空間,除了寫字樓的範圍是依然熟悉外,其餘的空間卻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新能量。在越過寫字樓範圍的沙發後,看到美彤和Tiff利用的一些流白舊有物品,包括劇團上次製作用的戲服、一條木梯、三張木椅等等,再配合好些投影工具,把一個功能性的空間構築成一個時間既流動又彷彿靜止的研究空間。當然物品的擺放組合和位置可以改變空間感覺這一概念是人所共知的,但在「硬件」以外,深藏在空間內的「軟件」又是什麼樣的一回事?
我觀看著流白的四周零碎擺放著的米粒或是米堆,腦中出現了一幕又一幕美彤在這空間內行動過的軌跡,每一顆米粒都包含著美彤每一次用手指執起、感覺、手指放鬆、米粒放在地上的歷史,當中有著美彤每個當下的身心觀照、想像和選擇放米位置的判斷。砌米的當下,在放該粒米的一刻就已經完結,但又卻繼續延續著、呼吸著!因為這當下的抉擇直接間接地影響著美彤下一個放米的抉擇,而這一整個的行動,又引發了Tiff多少的想像和她的錄像和所謂「裝置」的介入!就是這些在空間、時空中留下的痕跡,令流白變成了一個有了內容的空間,而不只是一個功能性的房間,而又衝擊了多少我對「營運」一個藝術空間的既有框架!
在這個一年策展計劃之始,縱使當時我亦是以一個藝術家的角度去和何應豐相討該如何啟動這個計劃,但我仍是不免跌入一種香港的「文化痛症」(這是hyf的語彙),執持著一種行政及管理的角度去構想如何使用這個空間、配合整個策展計劃。簡單地說,就是我總會想在流白一年計劃行事曆的空檔中,看看如何可以舉辦其他的活動或是課程,去獲取一些資金去補貼場租或其他費用。緒不知這卻為自己提供了藉口,跌入一種官僚的權力架構的思維中,亦令自己分心未能全程地投入在藝術的探索之中。
我在做藝術,反而忘卻了自己在藝術上的尋道之旅,而退卻至一個場地管理者的位置上!
昨天我在街上「行咇」(對,我有正職,我是一個公務員),看著身旁走過的一個個路人,他們面孔和表情個個不一,而行走時的速度、狀態亦和有不同。我看著他們,有時他們會和我四目交投,路人的眼神有些帶著尊敬,有些帶著不解,有些帶著仇恨。我突然有一種悸動,他們的生命有什麼樣的經歷,令他們會於當下以這種身體心理狀態折射著這些生命的經驗?他們和我接觸時的眼神狀態中又深藏著些什麼故事?我有看清楚他們眼睛背後的靈魂嗎?還是只是一直以搜索犯罪分子的觀念去看待每一個走過的生命體?我在下班後又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旁觀者狀態去看待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人和事?那我又是在一種什麼樣的身心狀態下令我會以這種目光或狹隘表面的觀點去看待其他人、物、事呢?
如果我自稱我是在搞藝術,那我究竟是在搞些什麼藝術?我在關懷什麼?我做戲劇演出、做訓練,是陷入一種技法性的崇拜嗎?我在講求覺知的表演媒介中失去了自覺了嗎? 正如在美彤、Tiff、三木這個計劃中,我總會很想把一些公開的環節宣揚出去,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可以經驗,以及和參與的藝術家溝通傾談,但這其實暗地裡是不是源於一種想告訴別人「我在做些事」的我執執念,這不是正正跌入一種公關推銷的手段思維,而忽略了「行動研究」對自身觀照的維度嗎?我是在追逐著表象和形式的呈現,而拋卻了對人文的關懷?我在追求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問題,叩問永不休止,之後是如何踏出下一步……
這一刻流白外面有貨車上落貨,很嘈吵。但在流白內,很安靜。
黃家駒
9月10日
在這三個星期內,因著美彤和Tiff的行動,流白的空間氛圍一直在改寫著。起始時流白只是一個空的空間(an empty space),是自己劇團排練以至工作的地方,美其名為一個藝術空間,但其實只是一個被抽空底蘊的借來的地方,只是一個位於葵興工業區的排練用單位,一切都是功能性的,我也沒有餘閑去深究這個空間的可能性。今天我踏入這個空間,除了寫字樓的範圍是依然熟悉外,其餘的空間卻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新能量。在越過寫字樓範圍的沙發後,看到美彤和Tiff利用的一些流白舊有物品,包括劇團上次製作用的戲服、一條木梯、三張木椅等等,再配合好些投影工具,把一個功能性的空間構築成一個時間既流動又彷彿靜止的研究空間。當然物品的擺放組合和位置可以改變空間感覺這一概念是人所共知的,但在「硬件」以外,深藏在空間內的「軟件」又是什麼樣的一回事?
我觀看著流白的四周零碎擺放著的米粒或是米堆,腦中出現了一幕又一幕美彤在這空間內行動過的軌跡,每一顆米粒都包含著美彤每一次用手指執起、感覺、手指放鬆、米粒放在地上的歷史,當中有著美彤每個當下的身心觀照、想像和選擇放米位置的判斷。砌米的當下,在放該粒米的一刻就已經完結,但又卻繼續延續著、呼吸著!因為這當下的抉擇直接間接地影響著美彤下一個放米的抉擇,而這一整個的行動,又引發了Tiff多少的想像和她的錄像和所謂「裝置」的介入!就是這些在空間、時空中留下的痕跡,令流白變成了一個有了內容的空間,而不只是一個功能性的房間,而又衝擊了多少我對「營運」一個藝術空間的既有框架!
在這個一年策展計劃之始,縱使當時我亦是以一個藝術家的角度去和何應豐相討該如何啟動這個計劃,但我仍是不免跌入一種香港的「文化痛症」(這是hyf的語彙),執持著一種行政及管理的角度去構想如何使用這個空間、配合整個策展計劃。簡單地說,就是我總會想在流白一年計劃行事曆的空檔中,看看如何可以舉辦其他的活動或是課程,去獲取一些資金去補貼場租或其他費用。緒不知這卻為自己提供了藉口,跌入一種官僚的權力架構的思維中,亦令自己分心未能全程地投入在藝術的探索之中。
我在做藝術,反而忘卻了自己在藝術上的尋道之旅,而退卻至一個場地管理者的位置上!
昨天我在街上「行咇」(對,我有正職,我是一個公務員),看著身旁走過的一個個路人,他們面孔和表情個個不一,而行走時的速度、狀態亦和有不同。我看著他們,有時他們會和我四目交投,路人的眼神有些帶著尊敬,有些帶著不解,有些帶著仇恨。我突然有一種悸動,他們的生命有什麼樣的經歷,令他們會於當下以這種身體心理狀態折射著這些生命的經驗?他們和我接觸時的眼神狀態中又深藏著些什麼故事?我有看清楚他們眼睛背後的靈魂嗎?還是只是一直以搜索犯罪分子的觀念去看待每一個走過的生命體?我在下班後又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旁觀者狀態去看待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人和事?那我又是在一種什麼樣的身心狀態下令我會以這種目光或狹隘表面的觀點去看待其他人、物、事呢?
如果我自稱我是在搞藝術,那我究竟是在搞些什麼藝術?我在關懷什麼?我做戲劇演出、做訓練,是陷入一種技法性的崇拜嗎?我在講求覺知的表演媒介中失去了自覺了嗎? 正如在美彤、Tiff、三木這個計劃中,我總會很想把一些公開的環節宣揚出去,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可以經驗,以及和參與的藝術家溝通傾談,但這其實暗地裡是不是源於一種想告訴別人「我在做些事」的我執執念,這不是正正跌入一種公關推銷的手段思維,而忽略了「行動研究」對自身觀照的維度嗎?我是在追逐著表象和形式的呈現,而拋卻了對人文的關懷?我在追求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我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問題,叩問永不休止,之後是如何踏出下一步……
這一刻流白外面有貨車上落貨,很嘈吵。但在流白內,很安靜。
黃家駒
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