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導引」實地線上工作坊 第四期
導師:吳文翠
流白之間主辦
吳文翠「太極導引」實地線上工作坊 第四期
太極導引(Taichi Dowing)是熊衛先生從傳統楊式、陳式、郝式等各派太極拳中粹取出精華和原理,融合發展而成的一種養身養心養氣鍛鍊。
自1980年代起,眾多台灣的表演者開始找尋在西方身體表演技巧以外的「東方身體觀」,提倡包括「鬆中帶勁,勁中有鬆」等東方思想的太極導引正好成為了當時表演者所吸取的養分。1988年優劇場聘請熊衛先生來教授優人,是為太極導引與表演藝術的初接觸;而從1998年起林懷民老師廣泛地把太極導引揉入「雲門舞集」的作品裡,這碰撞的火花和舞者表現出來的身心狀態和身體表演能力,轟動國際,也讓太極導引逐漸成為內外合一的東方身體宇宙觀和文化符號。
而太極導引練習當中所帶來的深層身心運作,能讓練者鍛鍊出一種獨特而有別於其他訓練方法的質感,更是令練者著迷不已。
我們邀請了自1986年起師事太極導引創始人熊衛先生、為熊衛老師所創立的中華民國太極導引文化研究會認可導師的表演藝術家吳文翠老師帶領課程 ,讓學員重新發現呼吸與身心的關聯,並且透過呼吸和自己,以及週遭的空間有更深入的溝通,這樣表演者才能變得更敏感、更深沉、更柔軟、也更有力。
吳文翠亦將這樣的身體鍛鍊放入她所提出的表演藝術鍛鍊與創作方法「行動舞譜」裡。
吳文翠「太極導引」實地線上工作坊 第四期
太極導引(Taichi Dowing)是熊衛先生從傳統楊式、陳式、郝式等各派太極拳中粹取出精華和原理,融合發展而成的一種養身養心養氣鍛鍊。
自1980年代起,眾多台灣的表演者開始找尋在西方身體表演技巧以外的「東方身體觀」,提倡包括「鬆中帶勁,勁中有鬆」等東方思想的太極導引正好成為了當時表演者所吸取的養分。1988年優劇場聘請熊衛先生來教授優人,是為太極導引與表演藝術的初接觸;而從1998年起林懷民老師廣泛地把太極導引揉入「雲門舞集」的作品裡,這碰撞的火花和舞者表現出來的身心狀態和身體表演能力,轟動國際,也讓太極導引逐漸成為內外合一的東方身體宇宙觀和文化符號。
而太極導引練習當中所帶來的深層身心運作,能讓練者鍛鍊出一種獨特而有別於其他訓練方法的質感,更是令練者著迷不已。
我們邀請了自1986年起師事太極導引創始人熊衛先生、為熊衛老師所創立的中華民國太極導引文化研究會認可導師的表演藝術家吳文翠老師帶領課程 ,讓學員重新發現呼吸與身心的關聯,並且透過呼吸和自己,以及週遭的空間有更深入的溝通,這樣表演者才能變得更敏感、更深沉、更柔軟、也更有力。
吳文翠亦將這樣的身體鍛鍊放入她所提出的表演藝術鍛鍊與創作方法「行動舞譜」裡。
課程由導師於台灣作線上遙距帶領,學員在流白之間作實地上課,效果正面。今次將以相同模式進行,讓舊生可以持續練習之餘,也讓新的參加朋友可以體驗學習太極導引的滋味。
日期: |
2022年2月13、20、27、3月6、13日(星期日) |
時間: |
上午10:00 - 11:30 |
授課語言: |
國語 ( 如有需要,本中心將會提供廣東話翻譯 ) |
地點: |
流白之間 |
名額: |
15人 |
費用: |
新生$1000 舊生$700 |
導師簡介:
吳文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研究所 表演藝術碩士。
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 熊衛與氣功大師 來靜。
1988~1992年參加優劇場的訓練與演出。
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2005年推展身體美學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為「梵體劇場」。
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赴美國紐約研習當代表演藝術。
2006年獲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流浪者計畫」獎助,赴日本關西進行「古寺與舞踏之旅」。
2007~2010年於丹麥的OM劇團(Teatret OM)擔任駐團藝術家,負責東方身體訓練工作,並參與演出。
2007年策劃安排丹麥「歐丁劇團(Odin Teatret)」來台與江之翠劇場合作,促成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Eugenio Barba)與傳統藝術南管梨園的相遇。
2013年率梵體劇場團隊以『身體之道‧舞踏志異』再度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贊助。
主要編導演作品:
《風沙木麻黃》、《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白鬼》、《重生》、《花非花》、《蛇,我寂寞》、《霧非霧》、《在不斷剝除的路上》、《花非花・南海版》、《我歌我城》、《我歌我城‧河布茶》。
吳文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研究所 表演藝術碩士。
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 熊衛與氣功大師 來靜。
1988~1992年參加優劇場的訓練與演出。
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2005年推展身體美學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為「梵體劇場」。
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赴美國紐約研習當代表演藝術。
2006年獲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流浪者計畫」獎助,赴日本關西進行「古寺與舞踏之旅」。
2007~2010年於丹麥的OM劇團(Teatret OM)擔任駐團藝術家,負責東方身體訓練工作,並參與演出。
2007年策劃安排丹麥「歐丁劇團(Odin Teatret)」來台與江之翠劇場合作,促成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Eugenio Barba)與傳統藝術南管梨園的相遇。
2013年率梵體劇場團隊以『身體之道‧舞踏志異』再度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贊助。
主要編導演作品:
《風沙木麻黃》、《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白鬼》、《重生》、《花非花》、《蛇,我寂寞》、《霧非霧》、《在不斷剝除的路上》、《花非花・南海版》、《我歌我城》、《我歌我城‧河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