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覺。行 2
工作坊
── 尋找屬於自己的香港歌詠行動舞譜
導師:吳文翠
流白之間與台灣著名表演藝術家吳文翠老師的三年創作計劃將踏入第二年。在連同2018年的首兩年訓練後,文翠老師將於2019年執導一個正式的演出,分別在香港及台灣演出。有興趣參與該演出計劃的朋友,請務必參加是次工作坊,以熟習文翠老師的工作方法。
本工作坊的創作法門,是揉合三種訓練方法 (葛羅托斯基的「神祕劇」、土方巽的「舞踏譜」和熊衛的「太極導引」) 精神的「行動舞譜」(Action Spectrum)。台灣著名表演藝術家吳文翠老師在技法之上,以「歌詠溯源」為行動主題,並灌注人文關懷,帶領學員從香港的過去與現在生活經驗之中,尋找實踐者個人屬於自己的香港歌詠行動舞譜。
本工作坊的創作法門,是揉合三種訓練方法 (葛羅托斯基的「神祕劇」、土方巽的「舞踏譜」和熊衛的「太極導引」) 精神的「行動舞譜」(Action Spectrum)。台灣著名表演藝術家吳文翠老師在技法之上,以「歌詠溯源」為行動主題,並灌注人文關懷,帶領學員從香港的過去與現在生活經驗之中,尋找實踐者個人屬於自己的香港歌詠行動舞譜。
事先準備:
1. 練習香港漁歌(素材可自尋,亦可請主辦單位提供大澳、塔門、香港仔等地的漁歌)
*請參考
-馬智恆《岸上漁歌》: http://www.balladontheshore.com.hk/documentary/#trailer
https://www.facebook.com/balladontheshore/
-大澳漁民文化學堂計畫《鹹淡之間》: https://freeassociationhk.wixsite.com/taiosongs/blank-3
2. 找尋至少5幅「與香港相關的圖畫」或「能夠呈現你與香港關係情感的圖像」(具象或抽象皆可)
3.「轉化你所找的圖像寫成詩文」
工作方式:
藉由「香港漁歌」「行動舞譜歌詠法」「與香港相關的圖畫」或「能夠呈現你與香港關係情感的圖像」「轉化你所找的圖像寫成詩文」等方法,創造經驗材料,透視傾聽這些材料,編織出自己的「香港歌詠行動舞譜」。編織行動舞譜的過程即是一種自我溯源的儀式,穿過這儀式你將覺而知行。
1. 練習香港漁歌(素材可自尋,亦可請主辦單位提供大澳、塔門、香港仔等地的漁歌)
*請參考
-馬智恆《岸上漁歌》: http://www.balladontheshore.com.hk/documentary/#trailer
https://www.facebook.com/balladontheshore/
-大澳漁民文化學堂計畫《鹹淡之間》: https://freeassociationhk.wixsite.com/taiosongs/blank-3
2. 找尋至少5幅「與香港相關的圖畫」或「能夠呈現你與香港關係情感的圖像」(具象或抽象皆可)
3.「轉化你所找的圖像寫成詩文」
工作方式:
藉由「香港漁歌」「行動舞譜歌詠法」「與香港相關的圖畫」或「能夠呈現你與香港關係情感的圖像」「轉化你所找的圖像寫成詩文」等方法,創造經驗材料,透視傾聽這些材料,編織出自己的「香港歌詠行動舞譜」。編織行動舞譜的過程即是一種自我溯源的儀式,穿過這儀式你將覺而知行。
日期: |
2018年9月1日-9月9日 ,9月9日展演 |
時間: |
2018.09.01(星期六):13:00-18:00(生活書院) 2018.09.02(星期日):13:00-18:00(生活書院) 2018.09.03(星期一):20:00-22:30(Drama Lab) 2018.09.04(星期二):20:00-22:30(Drama Lab) 2018.09.05(星期三):休假 2018.09.06(星期四):20:00-22:30(Drama Lab) 2018.09.07(星期五):20:00-22:30(Drama Lab) 2018.09.08(星期六):13:00-18:00(生活書院) 2018.09.09(星期日):13:00-18:00(生活書院) (15:00-16:00結業呈現) |
授課語言: |
國語 ( 如有需要,本中心將會提供廣東話翻譯 ) |
地點: |
大埔生活書院 及 Drama Lab 大埔生活書院(大埔錦山路178號,前佛教大光中學) Drama Lab(葵芳葵豐街1-15號盈業大廈B座) |
名額: |
15人 |
費用: |
$3500 |
導師簡介:
吳文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研究所 表演藝術碩士。
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 熊衛與氣功大師 來靜。
1988~1992年參加優劇場的訓練與演出。
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2005年推展身體美學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為「梵體劇場」。
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赴美國紐約研習當代表演藝術。
2006年獲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流浪者計畫」獎助,赴日本關西進行「古寺與舞踏之旅」。
2007~2010年於丹麥的OM劇團(Teatret OM)擔任駐團藝術家,負責東方身體訓練工作,並參與演出。
2007年策劃安排丹麥「歐丁劇團(Odin Teatret)」來台與江之翠劇場合作,促成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Eugenio Barba)與傳統藝術南管梨園的相遇。
2013年率梵體劇場團隊以『身體之道‧舞踏志異』再度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贊助。
主要編導演作品:
《風沙木麻黃》、《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白鬼》、《重生》、《花非花》、《蛇,我寂寞》、《霧非霧》、《在不斷剝除的路上》、《花非花・南海版》、《我歌我城》、《我歌我城‧河布茶》。
吳文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研究所 表演藝術碩士。
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 熊衛與氣功大師 來靜。
1988~1992年參加優劇場的訓練與演出。
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2005年推展身體美學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為「梵體劇場」。
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赴美國紐約研習當代表演藝術。
2006年獲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流浪者計畫」獎助,赴日本關西進行「古寺與舞踏之旅」。
2007~2010年於丹麥的OM劇團(Teatret OM)擔任駐團藝術家,負責東方身體訓練工作,並參與演出。
2007年策劃安排丹麥「歐丁劇團(Odin Teatret)」來台與江之翠劇場合作,促成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Eugenio Barba)與傳統藝術南管梨園的相遇。
2013年率梵體劇場團隊以『身體之道‧舞踏志異』再度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贊助。
主要編導演作品:
《風沙木麻黃》、《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白鬼》、《重生》、《花非花》、《蛇,我寂寞》、《霧非霧》、《在不斷剝除的路上》、《花非花・南海版》、《我歌我城》、《我歌我城‧河布茶》。
. 展 演/花 絮 .
「溯。源。覺。行2」工作坊展演
學員們在課程中去了大澳作田野考察漁民文化,和老漁民聊天,也聽她們唱歌,以及觀賞由馬智恆導演的電影《岸上漁歌》。學員們以這些養份作基礎,再加上各自對香港的想像,創造出關於自己對個人生活的人和事情感的嘆歌。在吳文翠老師帶領下,大家將以嘆歌唸唱,以及形體的形式作階段性呈現。 這是由台灣著名表演藝術家吳文翠帶領的3年計劃的第二階段研究成果呈現,在計劃最後將以一個於正式場地的舞台演出作總結。歡迎各界好友前來結緣及提供寶貴意見。 展演日期:2018年9月9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4時 地點︰ 大埔生活書院(大埔錦山路178號,前佛教大光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