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導引與葛羅托斯基「神袐劇」
(mystery play)
工作坊連展演
── 追溯表演訓練的精神性
導師:吳文翠
「神祕劇」(mystery play)創作與訓練法門為波蘭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在「客觀戲劇」研究時期所創,乃「個人種族劇」的戲劇訓練,又稱「溯源戲劇」。藉由與生命經驗相關的歌曲,在唱頌之中精神叩問、也經由歌之吟唱連接個人生命經驗、觸發肢體之形式與內涵。
工作坊將由熊衛老師創發的「太極導引」暖身暖心開始。吳文翠是熊老師的第一代弟子,由她把太極導引拉到台灣表演藝術界。「太極導引」是台灣獨特的太極氣功鍛鍊法門,通過「雲門舞集」的《水月》為世界所認識,讓西方發現中國身體的獨特質感。
日期及時間: |
2016年6月23及24日晚上8-10時, 6月25日下午3-7時,6月27及28日晚上 8-10時(共12小時) |
學員分享展演: |
2016年6月29日晚上8-9時 |
地點: |
流白之間 |
名額: |
15人 |
費用: |
$1200 |
導師簡介:
吳文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研究所 表演藝術碩士。
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 熊衛與氣功大師 來靜。
1988~1992年參加優劇場的訓練與演出。
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2005年推展身體美學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為「梵體劇場」。
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赴美國紐約研習當代表演藝術。
2006年獲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流浪者計畫」獎助,赴日本關西進行「古寺與舞踏之旅」。
2007~2010年於丹麥的OM劇團(Teatret OM)擔任駐團藝術家,負責東方身體訓練工作,並參與演出。
2007年策劃安排丹麥「歐丁劇團(Odin Teatret)」來台與江之翠劇場合作,促成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Eugenio Barba)與傳統藝術南管梨園的相遇。
2013年率梵體劇場團隊以『身體之道‧舞踏志異』再度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贊助。
主要編導演作品:
《風沙木麻黃》、《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白鬼》、《重生》、《花非花》、《蛇,我寂寞》、《霧非霧》、《在不斷剝除的路上》、《花非花・南海版》、《我歌我城》。
吳文翠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劇場藝術研究所 表演藝術碩士。
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 熊衛與氣功大師 來靜。
1988~1992年參加優劇場的訓練與演出。
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2005年推展身體美學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為「梵體劇場」。
199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赴美國紐約研習當代表演藝術。
2006年獲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流浪者計畫」獎助,赴日本關西進行「古寺與舞踏之旅」。
2007~2010年於丹麥的OM劇團(Teatret OM)擔任駐團藝術家,負責東方身體訓練工作,並參與演出。
2007年策劃安排丹麥「歐丁劇團(Odin Teatret)」來台與江之翠劇場合作,促成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Eugenio Barba)與傳統藝術南管梨園的相遇。
2013年率梵體劇場團隊以『身體之道‧舞踏志異』再度獲亞洲文化協會(ACC)「台灣獎助計劃」贊助。
主要編導演作品:
《風沙木麻黃》、《蕃茄傾向》、《虛擬羊逃》、《白鬼》、《重生》、《花非花》、《蛇,我寂寞》、《霧非霧》、《在不斷剝除的路上》、《花非花・南海版》、《我歌我城》。
. 展 演/感 想 回 饋/花 絮 .
「神祕劇」工作坊展演
「結構可以重複的個人小品,迷你的個人演出。在『神祕劇』裡,重點是一首古老的歌,一首年幼時聽過的歌,例如,你母親所唱的一首歌。......葛羅托斯基似乎要讓我們重新發現,那種年幼時便透過歌曲儲存在我們身上的傳統。」葛羅托斯基的門徒Thomas Richards如是說。 學員們參加了由台灣表演家吳文翠老師主持的太極導引與葛羅托斯基「神祕劇」(mystery play) 工作坊,體驗以記憶中的歌曲,從肢體走向內心,追溯個人的故事、存在本源的精神尋覓。現在將以分享展演形式作實踐總結。 展演時間:2016年6月29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9-10時 地點︰ 流白之間 新界葵涌華星街8號華達工業中心B座2樓6室 |
神秘劇的工作心得/參加者:Vi Lee這個工作坊是完全符合而且遠超我的期許,我從中所得的,不是三言兩語,也不是一時三刻就能表達和展現出來。謝謝文翠老師幫我開了一扇門,讓我可以放肆地跨出去,去冒險去經驗去遊玩。
雖說不是三言兩語/ 一時三刻說得完,還是得在這個時間點紀錄一下。 關於身體、關於創作、關於演出︰ 我跟我的身體相處一輩子了,可是我一點都不懂她,我不知道她能做甚麼,也不知道她的能力有多強。我只記得體育課時,我總是記不牢做不好老師教的動作,大一點學跳舞也總是跟不上別人的拍子,動作也三番四次做錯,極度沮喪。然後就接受了自己跟身體不協調這個「事實」。雖然近年參與了一些形體演出,也上了一些開發身體的課程,但還是覺得力不從心,只是勉力為之而已。 但文翠老師讓我看到關於身體的另一面。我之所以會記不住做不好動作是因為我方法用錯了,我總是依賴頭腦,但那明明是身體的事啊~我應該用身體去記憶,放開腦袋,直接用身體,眼看見甚麼,跟著做就對了,用想的反而容易錯,也因為轉折而令動作變慢,只要不停地動身體,身體就會找到適合的節奏,獨特的韻律。進入那身體的律動之中,我不再怕,我放任我的身體,我相信她,而出來的效果,我是有嚇到,第一次覺得自己能掌握甚麼了,那成就感真的好大。 另一個重點是「張力 /擴張的能量」,上與下、左與右、前與後的張力。一個動作沒有張力也只是虛有其表,那樣的身體一點都不好看。所以我在練習時都很注重張力。老師讓我明白到輕柔、鬆沉也可以充滿張力,完全啟發了我表演的方向。 張力除了來自身體,也同時來自內心的IMPULSE,只要緊緊追隨這個IMPULSE,那PRESENTATION就會變得很精彩。你要先觸動自己才能觸動觀眾,徘徊在觀者與演者之間的張力才最動人。 我現在每天都預留15分鐘身體時間作基本練習,我知遠遠不夠但總得有個開始,我修煉的路還有一輩子要走,我會時刻鞭策自己,持之以恆,也在穩定當中尋求突破。那一種張力實在太吸引我了,要在演出中呈現張力,我必須有協調的身體也要有好根基,那就是苦功,沒有捷徑,只有不斷鍛鍊才會看見成果。我下定決心了,我要在這路上走下去。(好想每天用1小時或更多的時間做這件事啊…但空間呢?) 九月份將有一個小演出,選了「病患女體」做題材,希望能夠呈現那種「病懨懨」的張力,學以致用。 關於神祕劇︰ 沒想到這首歌竟是聯繫我童年的一首重要的歌。我對於自己的童年很模糊,要不是神祕劇,我還不知道我的童年是這樣。當我一再回到那畫面,我才醒悟:原來要被擁抱的是現在的我。我慶幸我有機會走了這一趟,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 神祕劇像是一個獻祭,有著濃厚的「儀式」意味。但同時它也是一個「表演/呈現」,有觀眾在場,所以它必須保有某一程度上的「美感」而且可以重覆演,每次演出都呈現一種深度,一次比一次深入。會因為演太多而「滑牙」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只要真的進入內在場景去,感受當下那一刻,就應當有所發現。那是一個錘煉的過程,去蕪存菁,反而應該越演越好看。 最難拿揑的是那「有機的自由度」。每種演出都是一種「計算」,即便是即興演出,也是有一個排練過程,否則只是胡亂來吧了。在一定的規範與基本原則中,跟隨當下的IMPULSE走。 這次工作坊給我的實在太多,很有幸在這個時間點上遇上文翠老師!我會努力尋找和精進我的身體美學,我不知道這路能走多遠,但謝謝老師給與我無比的勇氣和起始的裝備。文翠老師,真的很謝謝你! 2016年7月9日 神祕劇工作坊初體驗記錄/參加者:麥田璇其實我十分重視這個工作坊,知道在每堂前後也該抽時間自行探索和練習。卻碰巧連串特發狀況,都擠在同一星期裡發生,那些事務我有更早的責任及承諾而不能推辭。既然我都為了戲劇而辭去全職工作,還不能自由掌握時間,心裡很惱,恨自己不夠專注,餘下遺憾感。在最後加開的一天 (即30/6) 之後,巧合地一切事情都搞定了,我才有空檔去反覆思考,沉澱數天。數天以來零碎寫了一堆感想... 現在老師您提出了,我也認真整理整理。附件一些手稿圖片,給您看一看。
慶幸有第二次展演去比較第一次的,還有何應豐和梵谷老師的回應,才發現更多需要調整的地方,發覺我的神祕劇原來還未真正開始。而工作坊結束了,兩次展演都過去了,老師您都離開香港了。連連悔恨的感覺浮現,雖然我明白這也是天意,是因為我目前的階段才會碰到的這種考驗,但還是有點情緒,不能自己。 【我的神祕劇探索及檢討】 想想自己問題出在哪,似乎是太集中於設計動作、話語和唱法,正因為自我探索未夠深入,才流於如何應付外在的「表演」。無論探索方向或是素材的發掘方式,我還未找得準。原先我只靠回溯童年的生活畫面,的確能找到端倪,追蹤到那首兒歌怎樣連繫上我的生命,找出重要的環節。我發現了自己跟妹妹的成長關係中有所失落,那一片內心境地長期荒蕪著,忽略打理。然而在「呈現」上,對我來說,我的感受並不壓縮於「畫面」片段中,而在聲音和「聽到的話語」記憶中。是我在第二次展演後講感想,再回想第一次展演後向觀眾所分享的,才發覺的。所以說,我的神秘劇還未真正開始,我要回頭再探索。 在兩次展演後向觀眾分享時,都會逕自感觸起來,不能自己,才發覺那種impulse,怎麼沒有在神祕劇呈現上發生?回索我當時有甚麼在腦中掠過,而令自己動容了。當中正回憶著妹妹的樣子、神情、聲音、話語。被帶走的妹妹,那時她剛剛升上小學一年級。我總想起她在電話裡的聲音:「姐姐!好掛住妳呀!」每當想到就眼眶發熱了...... 原來那才是「生命中與妹妹失落的一段」的「按鈕」,讓我發覺生命受觸動的時刻。緊接著是妹妹長大後的臉容和聲音,她叫我「家姐」,我心裡有點亂轉,因我期待的是過去的聲音,一直記著她小時候叫我「姐姐」的那聲音。小時候還有另一通電話,那時她不知道大人們糾葛的就裡,還說:「妳搬來同我哋一齊住丫!」還有很多相關的思緒,這一下回溯才陸續湧現...... 那首兒歌 ( 仙樂處處飄 ) 就成為背景音樂,時遠時近地迴盪著,又隨著童年的時限到達而悄悄隱沒。 似乎在展演後沉定下來時,所組織的說話感想,讓不足的部分延伸,那才是我的神祕劇要呈現的部分。現在展演出來的,反而是引子;在分享感想時,一連串牽連生命的叩問才開始。 關乎肉身、靈魂、約定、命運的歷程、各種能量的拉扯。 長大了就好,因為可擺脫大人們的羈絆。幸而我和妹妹的自由意志較強,也不甘於接受成長後社會世俗所強逼的割禮。正因為我們分開成長,兼且各自家長的思想背景差異甚大,我倆年紀相差九歲之多,而今天,在我們獨立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再溝通,竟發現我倆有驚人的共識。要不是我們都巧合傳承了父系那邊祖先的基因,就是前世已作好的約定。我的心弦受到震動,泛起的頻率一發未止。 這種以個人獨有體驗引發的impulse,我明白不是要讓人沉溺於那種狀態,更不是利用來作為表演能量,而是要經歷旅程,那一直忽略的甚至是你不敢去的地方,去「尋寶」,達至補完,以至成長 ,成為一個能看見自己的「人」。所以當要重複又重複地演繹那片段,卻不是沉溺自困,反而能做到新一輪的「淬煉」,可作為表演修練,呈現多種色彩的能量,同一故事,更新狀態。故此,自己的神祕劇,反覆的重現,是為了導向新的階段,讓精神昇華。訴說人性的故事,正如能夠投入源源不絕的情感來反覆訴說著神話故事的巫師或是得到神聖傳承的說書人。 從前,我就是怕寫個人的情感故事會容易淪為自瀆品。亦抗拒某些自挖的方法,例如激出自己的陰暗面,來加強表演力量等等 (某些工作坊會這樣做)。經過這次的神祕劇工作坊,我才真正深刻思索那個問題,原來並非絕對。所以以往我總是向外求,以觀察及聆聽他人來學習,包括模仿他人的內在世界。如今,從這意義非凡的「個人種族劇」,擁抱及釋放生命力的劇場行動,我真正體驗到何為內發的潛能,如何觸發出真實的質感,接近戲劇的本質。 【身體的體悟】 神祕劇的探索對於內在impulse如何連繫身體,還有用全身去唱歌及發聲,如何以全身去呈現狀態,是很好的方法歷程。在那些「張力」練習中,人人都能喚醒兼鍛鍊到自己與身體失聯的、失衡的,所忽略的部分;甚至未能顧及外在環境與他人的存在,正因為連自己的存在也未搞懂;尤其對於忽略身體鍛鍊的人,他們這下才意識到更多自己與身體的關係,甚至空間感的強弱。這次工作坊的參加者在身體能力上較為參差,不容易做到群體能量的最理想呈現,所以我對這次的團體作業,較少覺得感動。有些人能有很大感受,甚至驚訝,似乎是他們對團隊的愛的渴求較大。這也對比出,或是說,能讓我反觀自己是個怎麼來的人。這個神祕劇就是能導人自發的存在覺醒。 這工作坊之前半個月,剛好上過了梵谷老師的「非關舞蹈︰文字與舞蹈對話工作坊」。我冒昧地粗略概括,那是「情 動之以身」為主 ( 不說話的,著重身體運動的各種狀態,由童年生活環境,舊居舊地的回憶來引發 impulse 連繫身體 )。而這神祕劇要求的是「情 動之以聲」為先。可能我那樣說很不準確,暫且將我的印象和重點理解來作如此表述吧。回想兩個工作坊是相通的啊~ 我會深入思考,交匯一下,以完成我的神祕劇。 至於何應豐提到的「廣東話聲調」和「呈現時的思路及身體的自覺」,是我想做到,但還未做得到的。在您的表演中,《我歌我城》、《蛇,我寂寞》及工作坊裡耍太極時所演示的歌聲,就多番震動我心,後而引發我的思考,廣東話怎辦?一定要模仿您那樣的調子或風格嗎?看來是我對廣東話語音演繹的認識不足夠,枉為母語。想起曾經受到同樣的震動,是聽到古調「粵韻南音」,而且還是以言入詞即興唱出。我一直未有決心學,現在增強我的動力了。 自覺方面,我還調整中,如何不要「太過自覺」,又不要太過沉溺、盲目...... 一方面進入不同思緒維度,一方面有高上的第三隻眼檢視自己,一方面在擴張呈現的深度和闊度。初步,我想有意圖地,在我的神祕劇中容許思考性的停頓。那是當我在團體流程中不輕易作的舉動,但在我的一人戲表演時常常「需要」到。 我不會只管分析的,會行動啊~ 最終還是要感悟。 您所引導的,更讓我們體驗到那一重沉澱過的傳承,結合了中華文化的神祕劇,例如用了太極導引,融會著東方形體的質感!那太極導引,當然未學夠啊... 我當然未能引入表演當中。已經模仿了動作,未懂調整好呼吸。以您為典範,肯定我們一眾掤捛擠按時,力量質素差得遠,還聚不到您的一半再一半... 我面對著團隊時一點都感受不強,但看您一個人演示時,我真的感到股那力量!望塵莫及的輕嘆~ 【對Grotowski戲劇理論的認知】 以往從文獻資料去認識Grotowski做的事,亦十分嚮往其戲劇理論;我還只是窩在香港,曾報讀一些標榜著有Grotowski「成份」的形體工作坊,總覺得跟文獻所示的甚有距離,都流於外在的了解,其實離「了解」甚遠。而這一星期,您只是讓大家對Grotowski的神祕劇有初階體驗吧,就能讓我找到那失落的祕境,體會非凡。原來我以往看Grotowski的成就,只是流於怎樣提升表演力,如何達至奇妙境界。雖知他後期不作表演,只作修煉,我還以為只是厭倦了劇場製作吧。如今聽您講解Grotowski發現歌謠的祕密,透過身體和聲音、語言和圖象(是人類學和神祕學上的東西啊),去探索出真我,成為真正的人,那之後,你做甚麼都會懂得那真締。還有1997年Grotowski逝世後在紐約舉行的紀念會,所引發的交流故事及其成就的引證。我才恍然大悟,Grotowski思想之維度、境界之高深,他在戲劇上的思考簡直是「超越」。 關於Grotowski的戲劇論述和實踐,驗證了榮格提出的人性原型,以及集體潛意識。沒想到他們的理論,我今天從老師您的神祕劇工作坊中親身體會到。很高興不再流於字面資料的想像了。當再拿起有關Grotowski的戲劇書和資料重讀,我讀出另一層意義,以往沒看懂的,現在開始懂起來。 極之感恩跟吳文翠老師有這緣份,多得您,我才可隔代領受前人智慧。正因為您思考他所思考的,也懂得他所做的,觀聽眾生,深思生命,履行著啟迪人類智慧的任務。 這兩星期,肯定是我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 2016年7月16日 上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