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白之間 BLANK SPACE STUDIO
  • 有關流白之間
  • 課程及活動
    • 陳偉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葛羅托斯基體系工作坊」
    • Stephen Wangh x 陳偉誠對談 —— 葛羅托夫斯基逝世20周年 · 葛氏精神如何在21世紀延續
    • Sunhee Kim「獨腳片段的創作」: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過往項目
    • 課程/工作坊 >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三階段:角色的塑造
      • 從限制中找到自由——鈴木忠志演員訓練法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3.0
      • 「溯。源。覺。行 2」 工作坊
      • 「身體譜」 探索核心空間工作坊
      • 「聽見勇氣——真誠的面對自己」擊鼓練功房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二階段:文本與獨白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入門訓練課程(Introductory 2018 Spring)
      • 第三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聽見耕耘——把自己種回來」擊鼓練功房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 「文本的力量」: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綿軟舞步,輕鬆行路」自然步行工作坊
      • 「身體朝聖」印尼爪哇形體聲音及 宮廷舞面具劇 訓練課程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訓練課程
      • 「溯。源。覺。行」 工作坊
      • 「聽見歸零-扎根的力量」慢鼓工作坊
      • 太極對練及腰功鍛鍊日營
      • 太極導引與葛羅托斯基「神祕劇」(Mystery play) 工作坊連展演
      • 「聽見流白」慢鼓工作坊-聆聽自己的第一個鼓聲
      • 太極對練入門課程
      • 「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訓練密集課程
      • 皮部針療法課程
      • 第二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第一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主辦演出/特備活動 >
      • 台灣小劇場學校演作交流計劃《謹守:眼耳鼻舌身》作品聯演
      • 共學講堂 - 台灣小劇場的「精神」素描
      • 「鼓子回家,擁抱自己的足跡」分享會
      • 伍宇烈 x 潘璧雲 x Mike Orange 分享對談: 舞蹈、文字、音樂的跨媒介碰撞
      • 「修行與表演」分享座談
      • Besur x Sunhee x 梁曉端 x 吳紹熙分享對談: 跨文化身體訓練在當今劇場的實踐
      • 郭勁紅 x 林俊浩分享對談:「從國際經驗看香港」-關於跨界別表演
      • 無垢舞蹈劇場紀錄電影《行者》播映及討論會
      • 吳文翠作品《蛇,我寂寞》
      • 【竹の響】 古典尺八分享會
      • 當代歐洲劇場面面觀
    • 流白光影討論會 >
      • 2018/7 ​ 敕使河原宏《豪姬》
      • 2018/6 ​ 寺山修司的影像世界
    • 協辦劇場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文化連結
. 劇場教育工作者 .

林 燕

由人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科學邏輯走到表演藝術和戲劇教育的抽象和詩意,由往外追尋夢想的倔強女生變成往內拆解自己成長經歷的媽媽,嘗試以多重切面探索身體、藝術和教育與生命的關連和意義,期許為自己和兒子建立一個更整全更細密的生命構圖。

過去十年一直為自由身表演者及戲劇教育工作者, 現為科技大學核心教育課程之戲劇科兼任講師,及香港藝術學院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專業文憑課程之兼任講師。林燕曾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修獲哲學碩士,並於香港藝術學院修獲澳洲格理菲斯大學戲劇教育碩士,後獲英國文化協會頒發「志奮領」獎學金,於英國倫敦大學之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修獲戲劇碩士,主修表演。留英期間在院校內外完成十個原創作品,參與編作、表演及製作,並把部份作品帶到倫敦、波蘭和比利時各地之藝術節演出,作品題材緊扣社會議題,當中包括遷移與家的故事、種族歧視、死亡及兒童色情罪。

最近參與演出之劇場作品包括:新視野藝術節何必館作品《大鬧天宮》、AMUSICAL.ORG 多媒體劇場作品《五_晤//悟_吾》、瘋祭舞台及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聯合創作《女侍/侍女》、 絲綢之路藝術節瘋祭舞台作品系列十三《大路西遊2之(阿)公審三藏》、進劇場作品《安蒂崗妮》、何必館獨腳系列一之《一枱壞女人》、瘋祭舞台作品系列十一《曝/光》。林燕近年也嘗試擔當導演,最近執導的創作包括:《塗丫》-人種誌戲劇, 《百年家書》-香港大學一百周年多媒體劇場作品 、《同胴》、《空|析|間》及《網中尋》-澳洲格理菲斯大學戲劇教育碩士編作劇場作品。林燕亦曾參與其他媒體的演出,包括香港電台實況電視劇《一念之間》第三集《回頭不再》、明愛家庭教育微電影《撒尿》、翁智武電影作品《殤逝》。


 BLANK SPACE STUDIO ©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關流白之間
  • 課程及活動
    • 陳偉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葛羅托斯基體系工作坊」
    • Stephen Wangh x 陳偉誠對談 —— 葛羅托夫斯基逝世20周年 · 葛氏精神如何在21世紀延續
    • Sunhee Kim「獨腳片段的創作」: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過往項目
    • 課程/工作坊 >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三階段:角色的塑造
      • 從限制中找到自由——鈴木忠志演員訓練法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3.0
      • 「溯。源。覺。行 2」 工作坊
      • 「身體譜」 探索核心空間工作坊
      • 「聽見勇氣——真誠的面對自己」擊鼓練功房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二階段:文本與獨白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入門訓練課程(Introductory 2018 Spring)
      • 第三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聽見耕耘——把自己種回來」擊鼓練功房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 「文本的力量」: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綿軟舞步,輕鬆行路」自然步行工作坊
      • 「身體朝聖」印尼爪哇形體聲音及 宮廷舞面具劇 訓練課程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訓練課程
      • 「溯。源。覺。行」 工作坊
      • 「聽見歸零-扎根的力量」慢鼓工作坊
      • 太極對練及腰功鍛鍊日營
      • 太極導引與葛羅托斯基「神祕劇」(Mystery play) 工作坊連展演
      • 「聽見流白」慢鼓工作坊-聆聽自己的第一個鼓聲
      • 太極對練入門課程
      • 「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訓練密集課程
      • 皮部針療法課程
      • 第二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第一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主辦演出/特備活動 >
      • 台灣小劇場學校演作交流計劃《謹守:眼耳鼻舌身》作品聯演
      • 共學講堂 - 台灣小劇場的「精神」素描
      • 「鼓子回家,擁抱自己的足跡」分享會
      • 伍宇烈 x 潘璧雲 x Mike Orange 分享對談: 舞蹈、文字、音樂的跨媒介碰撞
      • 「修行與表演」分享座談
      • Besur x Sunhee x 梁曉端 x 吳紹熙分享對談: 跨文化身體訓練在當今劇場的實踐
      • 郭勁紅 x 林俊浩分享對談:「從國際經驗看香港」-關於跨界別表演
      • 無垢舞蹈劇場紀錄電影《行者》播映及討論會
      • 吳文翠作品《蛇,我寂寞》
      • 【竹の響】 古典尺八分享會
      • 當代歐洲劇場面面觀
    • 流白光影討論會 >
      • 2018/7 ​ 敕使河原宏《豪姬》
      • 2018/6 ​ 寺山修司的影像世界
    • 協辦劇場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文化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