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覺行2》展演後座談會記錄
日期:2018年9月9日
地點:香港生活書院(大埔錦山路178號,前佛教大光中學)
工作坊導演及展演導演:吳文翠
工作坊學員及展演演員:黃家駒、趙靜怡、王偉強、黃柏年、陳美彤、林映清、林方芽、林文憶、麥田璇
逐字聽打、修改:黃家駒
文翠
大概在2015,2016年的時候。我記得我1993年就已經來過香港,當時在香港藝穗節做一些演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沒有再來香港。在2015年時開始來香港做工作坊,那時候還不叫「溯源覺行」,這是我跟香港朋友分享我的工作方法,我把它稱作「行動舞譜」。這裡面的工作方法有Grotowski的「神袐劇」,有舞踏的構成形體的工作方法,以及台灣的太極導引。我把這些在30年來我慢慢在做所謂的劇場表演和教學,其實我心裡面的想法就是,雖然我們在現在的表演藝術上應該是從西方,甚至從日本學了很多東西,可是我一直相信如果我們一直學別人的東西,我們一直成不了他們,我們也成不了自己。所以在這麼多年來,我不斷地的反複地創作的練習的過程中,一心一意想做的是就像我們可以從深入我們的根源來創作屬於我們自己表達的rhythm,不管是形式或者是演講。所以我在台灣是這樣做了很多年的事情,我想台灣這幾年也更多的了解到台灣的認同,或者是面對巨大的歷史的事情,或者是面對400年的歷史的飄搖的這些事情,其實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索和需要呈現的。所以我在2015,2016年來香港之前,實際上我就已經做這樣的東西做很久,包括工作方法、工作的方向都是想自己從零開始、真正的深入去作。當我2015,2016年被邀請來香港做工作坊的時候,我想這些年香港跟台灣這邊因為某些原因就更親近或更互相的去討論彼此。所以我覺得如果我來香港做工作坊,我的目標絕對不是說「我會什麼都做」、「我會把我會的東西教給你」,我覺得那樣沒有意義,而且那樣也不是我的精神。我覺得應該香港來參加我工作坊的朋友,他們跟我一樣都是回到他們自己,然後慢慢的去探索,然後慢慢的去創作,然後慢慢的去提問然,後慢慢的讓自己去回答那個提問。那個答案不是有誰告訴你,你是自己給自己答案。就是因為這樣子,我從第一年開始我就會從香港的植物,第二年我做香港的死亡。因為我想了很久,我和香港的同學說我們的工作方法必須有首歌。我一開始就說要有首歌,因為我相信那是連接到我們看到和看不到的,連接到百年前的也都有。因為每一首歌都是每一代一代地在吟唱。在唱的過程中,把他們的生命唱在歌裏面。結果我的香港朋友告訴我香港沒有歌啊,香港只有流行曲啊!可是問題不成啊,因為流行曲它太淺了,意思是它跟自己的根源那個連結太淺了。這沒有什麼不好,而是他跟你的關係太淺了,那個東西會做不出來。所以我剛開始的時候會做死亡,完全是因為我說:好吧大家都跟我說香港沒有很古老的東西,那麼我們來做死亡吧!因為誰都會死亡,所以香港必然有香港的死亡。所以前一次我們做了死亡。而在過程中我不管碰到誰有機會我都會告訴他們我們在做的事情。所以因緣際會我碰到了Eno,我一直在想不要再在黑盒black box內教工作坊,因為我覺得black box的空間沒有辦法提供香港的能量,所以因緣際會美彤去年帶了我過來這裏生活書院了解一下,離開之前跟Eno聊天。我就大約告訴他,他就說「你說香港沒有歌?香港有歌!香港有漁歌!」我聽到後太興奮太興奮!因為台灣的漁歌也差不多不見了!所以我聽她的話,我去年把馬導的那本書買了,甚至他在台灣的放映會我也去了。所以我一直在做溯源覺行的工作都是站在香港的立場,而且對我來說我對香港的了解是零,所以所有人都要告訴我對他來說香港是什麼。後來去年我就希望他們還是無論如何就盡量唱首歌,儘管沒有歌就請你吟唱你自己的歌,然後寫自己的詩。去年的工作坊是這樣做的,而今年有機會真的去我們是真的去學了嘆歌,再慢慢來工作。所以為什麼有這個工作坊、會有這個創作,我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而且我還在摸索。
我真的覺得從香港漁歌取得力量。因為我一直做行動舞譜,可是我是從香港漁歌嘆歌反過來令我想到台灣也有嘆歌,我們叫唸歌,就是不同的說法。我就開始去思考,不是香港或是台灣,其實所有的人類一開始互動的方式就是由歌聲來互動的,而且他們的互動就是你剛才看到那樣。就說唐朝人好了,唐詩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或者是宋朝的詞,他們有曲牌就是那個Pattern,我們可以說那個漁歌嘆歌裏面前輩留下來,我們把她留下來當作pattern。但是重點是這些pattern必須是活的。那怎麼活就是從那個對答的過程中活起來的
觀眾
對答的過程中除了那個人的故事之外,也在說那個背景。
文翠
是的是的,你看到的就是這樣子。
觀眾
而大家在說不同的故事也可以合在一起時,大家的故事和連結就會變得很有趣。
文翠
這個部份就是嘆歌的一部份,他們就是在當下反映自己生活。他不是在表演,可是因為這樣反而大家可以越譜越深。剛剛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在他們的當下,當然對面是有工作方法,並不是說你在當下,你就可以這樣,當中還是會有工作方法。但無論如何在這個工作方法之下他們剛剛從頭到尾都在當下在聽,然後在唱。
觀眾
我覺得是個很好的狀態,就像大家在安撫一個朋友,去令對方在演出中可以釋懷到自己的問題。又會說爸爸說子女說媽媽講情侶。
文翠
我記得家駒昨天還是前天有說其實我們真的是在安慰你。可是平常要安慰一個人很難,但是我們用唱的方法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
家駒
我們平時也很有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牽掛,例如爸爸媽媽,但我覺得我們現代人很少可以很直接地去安慰一個人,我們常常都說不知道怎麼安慰一個人,但是在透過唱歌我們真的可以說:「肥仔年啦你不要不高興啊」我反而可以轉接一點地讓自己把原本聽到也覺得很肉麻的說話說出來。但平時的話我們不經過唱歌,例如男人老狗我們很少會說「其實你囡囡很愛你的,你不用擔心啊」,這些都很難講出來,反而經過旋律反而很不一樣。
柏年
我覺得在安慰過程中我們一開始發掘自己的歌,我們真的是在自己生活中去找尋自己那首歌,用哪一首歌來配進去而又發生了什麼事。而在找尋的過程中也是一種認同自己的過程。而經歷了那個過程才再有這個演出。
觀眾
你們演出的時候也會讓觀眾原諒著自己。
美彤
我覺得如果看馬仔的《岸上漁歌》中「嘆卿嘆嫂嘆婆」的時候就像我們剛才的內容,都是從自己的生活中互相讚賞,例如阿嫂做事辛苦就把工作分給別人,但是我們就用我們的生活的對話。學習把自己的事放進要個傳統的漁歌格式中,對我來說是個發現。文翠老師在工作時會逐個和我們會面,去看我們做的東西,有一次因為我偷聽到文翠老師和其他演員說現代詩歌都是寫給自己看的,沒有人會回應和對唱的,這不會發生,但之前的詩歌一定是對唱的。因為我小時候有讀文學,是我從來沒有試過真的用身體去經驗一次詩經和楚辭是什麼樣的一回事。而這個很大的不同是用這個方法我比較難去鑽牛角尖,因為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很自然會把所有事都讓自己去分析,又以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可能讀書比較多的人就越有這個問題,會用腦去分析,或者人們在說話時你也會去分析別人說的東西。老師很早期已經說這個展演一定是會對唱的,這樣我們才可以復興古典的精神。我當初去聽大家創作的作品對我來說是很感動的。原來你把自己的心事放進這麼沉悶的格式內、以及使用重複的力量是有意思的。老師教我們:「我不管你的心事好多沉重,你一定要把它放進當中的模式中!」因為你有格式,別人才可以跟你對唱,而這種旋律也會讓人能夠記得,所以這是一種這樣的溝通。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個得着,我覺得很利害。小時候我們會學頂真遞進排比等等的手法,我起初誤會了老師希望我做的格式是像在會考中我們去數字數的做法,原來不是。我發現原來我是讀死書了
文翠
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創作的,全部東西都是從零開始的。
靜怡
是不是療癒對每個人可能都感覺不同。但你一定有整理這件事,因為在整理後我們才會和別人說,你在和人說的當中我們會發現更多的角度,就像家駒所說,我們比較難去討論到這人個深度,也更少是和一大班人去講。但在這個場域中突然會覺得就算說出來也是很舒服的,大家都有真心地去聆聽。因為在當下我們真的需要聆聽,否則不能回應。而我們真心會聆聽時,是很感動的,因為被聆聽就會有療癒的狀態。而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話是有structure的,而我會開始捕捉,就會開始把話說出來。那當然在老師的輔助下,在我們工作方式會學習到放鬆。在兩種東西的輔助之下是非常好的,真的身心感覺到連線地在學習,然後再作分享。
觀眾2
我看見你們有拿着一份詞,或者手機,但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你們有些東西是臨場唱出來的?
靜怡
你看得沒錯,是臨場唱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創作一首自己的歌,嘆自己的人、嘆一件事…
清
反而對方的反應是即場的。
靜怡
我們是純粹知道對方正唱到哪裡、唱到第幾段。因為有時候在插咀回應時未必都一定能找到空檔,那知道對方唱到哪裡就可以讓我們準備一下。
璇
其實也確實是有些歌詞我們不是全都記得住,因為我們是今天早上依個在創作中。
美彤
這個展演是今早才排出來的!
柏年
那些回應其實都是當刻的感情,因為即使之前我們有對唱過,也可以和今天的回應,在內容和感覺上都完全不一樣。我真的很感謝馬仔,馬仔訪問黎連壽、陳惠儀、何細妹,每一個前輩留下來的嘆歌。如果沒有你這本書可以寫得那麼仔細,不論是歌詞或者是意涵,我會很難進入。你讓我可以認識到這些東西。
馬智恆
我託你們的福才對。
家駒
因為剛開始時我們不大知道唱的音律是怎樣的。因為我們太被流行曲綁著,腦中總是想著流行曲的節奏,又或者會唱得像粵曲一樣。所以剛開始時我們對嘆歌是完全沒有概念的。是看了馬導的電影,以及幸好有那本書。如果沒有送那本書,我們就死定了。
柏年
其實讀完那本書後也不是真的懂得唱。
家駒
我們都是聽著那隻光碟,再每天不斷地在唱。因為我們每人要挑兩首自己喜歡,或是有感覺的,然後我們就不斷不斷地唱。即使在課後回家後也不斷再聽、不斷再唱,讓這些節奏、轉音等進入我們身體,感覺自然了,我們才開始寫我們自己的嘆歌。這樣我們才有了一點模樣,否則我們還是在寫些不知道什麼東西出來。
柏年
我今早擦牙時也是滿腦子這些節奏。
美彤
之前一個星期,每天坐車坐西鐵的一小時車程內我也只是聽著那些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靜怡
一開始時聽著聽著,覺得很深奧,不知道在唱些什麼,一看歌詞,那些字怎麼那麼深奧!因為我們很少用那些字,感覺真的不屬於我們這個年代。
馬智恆
那些歌詞很洗腦的。
眾人
對啊!
馬智恆
想問你們這個工作坊有機會出海,去經驗海的感覺嗎?
璇
我們有去過大澳。
靜怡
我們這次工作坊沒有真的出海。
家駒
我們有去大澳棚屋和老漁民聊天,再去聽蓮姐唱歌。在過程中我們要挑一首歌來唱,我唱的是「擔擔出門吩咐我妻嬌」,但他們全都是只聞到啤酒的氣味,而聞不到海水的氣味,或許就缺少在我們沒有真正的出海。
靜怡
剛才家駒說的那首歌是老公要出門,所以老婆要唱歌。如果是雙方各自在海上兩艘船上對著唱,一定會感覺很好。
家駒
我試過跟她對唱,因為她也是挑了同一首歌,我唱男,她唱女的。
馬智恆
因為我覺得這些漁歌有兩種很內在的質地,一種是「寂寞」,因為歌者很寂寞,就會有情感想唱這首歌。那個寂寞就是來自船在海上什麼都沒有,很mininal,只有溯汐,所以就在這麼寂寞的context下唱。另一個質地就是「自由」。因為我拍攝了那麼多年,他們覺得以前在船上是很不自由的。雖然我們會覺得可以出海是很爽很好玩,她們女人會覺得很沒有自由,因為很多家務要做、很辛苦,男人其實也很辛苦,因為那種harsh的程度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所以唱歌好像是他們唯一可以說出自己心事的時候,因為女人以前在船上都不可以表達意見,在船上被使喚像奴隸一樣,所以在那些結婚、葬禮才終於可以大聲說話,這對她們來說是很難得的機會,一個很難得可以表達心中想法的機會。我覺得演員們很厲害,可以這麼快就能夠pick up那些漁歌,因為其實要學是很難的。還有我自己在拍攝時也思考了很久那些漁歌究竟是什麼,曾經有一段時間,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我也不理解我在做些什麼東西,所以你們可以那麼快就理解真的很厲害。哈哈。因為我還是在音樂、流行曲這些現代藝術的形式去了解那些漁歌,反而不像你們那樣可以這麼快把自己的經驗放到進去。不過我有點好奇方芽那一段「曱甴」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在展演開始時的都很沉重,說爸爸、說家庭、說感情,但突然跳到「曱甴」我覺得很正。
方芽
我想知道你聽不聽得明白「曱甴」的歌詞在唱些什麼。因為我有一部份是唱國語,有一部份是唱廣東話。
馬智恆
聽得懂啊。但是不是有些京劇腔?
方芽
一開始時我是唱不出來的。文翠老師叫我多讀幾次我自己寫的詞,那我就可以找到存在我身體裡的音樂。但剛開始時我找不到,跟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唱著唱著就唱了這些音調出來。為什麼會寫「曱甴」,因為這次工作坊文翠老師想大家都和她分享自己和香港關係最深的一件東西。我也分享了幾件東西,其中一樣就是曱甴,我和她說我很怕曱甴,而香港有很多曱甴,但每一次我打曱甴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感受是這個世上沒有人愛我,因為每一次都沒有人來幫我打曱甴,每一次都只有我自己一個面對這種恐懼。其實我覺得我可以解決生活很多的問題,例如打曱甴,但我覺得其實我很想不是每次都要迫著自己去堅強,而是有人會幫助你、照顧你、愛護你。我和文翠老師分享到這裡的時候,她就提議我不如就寫曱甴,所以我就變成了嘆曱甴。
文翠
我們真的很期待有機會可以出海,因為那樣的話就可以更接近漁歌為什麼會出現。所以如果真的可以出海,希望有更多人可以一起來體驗這個事情,因為這個實質的洗滌和實質的觸發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我在一開場的時候我說,其實做漁歌對我們來說是有兩個意義的,不只是透過學漁歌去回到自己的生活。第一個原因是透過漁歌來看香港。這個香港是幾乎大家都已經看不見的香港,我覺得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香港。第二個是,這一次去了大澳,然後看了《岸上漁歌》之後的感受,我們就發現像馬導剛剛有講,對那些人為什麼會在節慶、節日、結婚時可以這樣連唱三晚?因為她們有很多的心事或者是焦慮都講出來。可是怎麼樣的狀況會觸發這件事?我們就發現其實是這個事件,我們以結婚為例,男家不唱結婚的嘆歌,只有女家,因為女家這邊有一個人要跟自己的家人分開。意思就是說觸動你最深的情感的那件事,你就會想要用歌來唱,或者是你需要三天三夜來唱。實際上,我們一方面去已經很少被看見的東西,去聽已經沒有人在聽的東西,然後慢慢把很多前人在這個島上生活的感受,把它找回來。可是同時我們也在把它們找回來的過程中要去看見此時此刻我們到底在哪裡。所以我不可能叫方芽做一個嘆歌跟本地人是一樣,因為她跟香港的關係跟他們跟香港的關係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如果她真誠的回到她自己對家庭的關係,這樣才是所謂的真實。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出海呀?蠻希望有這個機會的!
馬智恆
你坐船回去台灣就可以啦,哈哈。
文翠
我覺得老天爺有幫我們做溯源覺行的工作坊啦。譬如說去年我們開始的第一天,真的是因緣際會,我們就去了元朗的鄧達智他們的老家吃盆菜,當時去的那一些人大家都說嘩,沒有吃過這樣這些,就是香港的情懷。而這樣子的發生真的是因緣際會,這就像碰到馬導的《岸上漁歌》,或者竟然在開始的9月1日的那天晚上可以看到電影的放映!所以明年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會做溯源覺行3,那時候出海的話…因為其實是香港離海多近呀,香港幾乎就是海水圍繞的地方呀!如果所謂的香港人從來不知道在海上、被風吹、海上太陽的感覺、海水的味道,以至3天3夜沒法回祖屋的樣子,我覺得所有的香港人都應該品味一下真的在海上,所以就是為什麼會想出海。
請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要分享或者是要問的?或者是你們有什麼話要講?
璇
老師說過之前的漁歌因為在環境,或者是體制、社會規範下產生。就好像平常沒有機會發揮、發表,然後在一些大日子像是逼她們在一起交心。今次這個工作坊也好像是迫大家一起交心,因為平常我都不會跟柏年提起自己的生活,也許是不知有什麼跟他說,也沒有什麼興趣要說些什麼。到了要分享自己的漁歌時,他平常不會聊到他什樣和女兒相處、怎麼思考和女兒的相處,因為大家都不熟,是在這個工作坊才認識的。大家剛才也聽到大家什麼回應,這種回應也是平常不會說的,很濃縮很精華,在很短的時間內交這個心。就算之後都忘記大家說過些什麼,但我很記得大家真心地唱歌時的交流。那一刻在這個空間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
栢年
想分享一下,第一晚看過馬仔的電影後我回家和女兒唱兒歌,因為我準備要寫自己的歌。她說:「爸爸,如果你要練就出外練吧。」到第三日開始我寫自己的歌時,她肯聽了,我太太也是。這個轉化,我是很感謝文翠老師的。因為我是一個完全不唱歌的人,我不懂得唱歌,也不是表演人。但這個星期我經歷了這個過程我找到了這個在自己心內的珍貴。
觀眾3
剛開始我坐下看時,有一刻我是不喜歡的,但聽完大家的討論,有些地方讓我很感動。因為真正的漁歌中,他們用唱歌來對答,但你看到他們的聲音很不經意的,不經意地把生活內的事透過歌來和對方表達,整件事是很neutral的。剛才老師說要出海,我就浮現了整個影像,因為是不是這個環境,你們的聲音有點鎖住了。如果你們很自由地把自己的故事放出來,而大家又很自由地用聲音去回應,整件事就很美麗了。也 許是剛才的環境讓我覺得這是一個演出,也可能因為環境的因素令你們不太敢高聲呼喊,整件事就變得很侷促。剛才說到出海,我突然覺得整件事都變不同了。為什麼我說「不經意」呢?因為大家的故事都連結到這裡的觀眾。例如剛才聽阿清的故事時我有哭,因為連結到一些東西。但可能因為環境讓整件事變得不經意,因為有時不經意而又可以連結我生活上的事,因為你們的故事都是很生活的,例如女兒、例如香港的曱甴。如果在不經意的環境下,突然讓我抓到:「哦,我有同感啊!」但整件事又很neutral,我覺得整件事很美麗。我在想,如果真的出海,真的把大家的故事作回應,這會很美麗。我會想到在外面的球場,整件事就變得很美麗了。
璇
除了這個,也有一種是他們坐在家中守夜,喪禮守夜,他們也會在很小的空間唱。當然啦,我們剛才的重點是放在交流上,我們會再感受多一點聲音的表達。
觀眾3
出海吧!
璇
對啊,出海,感受聲音的發放。
文翠
其實我是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到外面。可是在weekday的時候,反正每個人都是工作到很晚,到差不多8點大家才能開始彩排,所以真的沒辦法,只能在市內裡面做。其實我非常非常希望他們是在外面工作,如果能在船上工作就很期待了。但是在某一個意象來說,你(指觀眾)剛講的事情都是對的,為什麼?因為現在我們這些人因為經歷了一個禮拜漁歌的浸淫,好像打開了一些。但相較於一直在戶外跟自然相處和被自然經營的人,他們的開,他們生命的厚度會從我們聲音出來。生命的厚度是最騙不了人的,你可能心開了以後你唱的歌聲音就可以出來,而厚度是慢慢、慢慢累積的。
觀眾4
我有個問題是,一開始就已經沒有想過會把漁歌的一部份放在這個展演裡?
文翠
我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為什麼?很清楚我們唱漁歌是太假啦,我們船都沒上過,只去過大澳的觀光區。但雖然我們沒有呈現漁歌,可是幾乎大家的歌都是從反復聽那個漁歌去得到那個聲音,得到那個靈感。所以不是直接進入漁歌,但實際上你看到的東西都是漁歌經營之下的結果。因為我們必須很誠實地回到我們的現況,所以我覺得如果現在硬叫他們唱就沒有那麼好。
方芽
我也想分享一下。因為漁歌其實是沒有歌詞或歌曲的作者,全是唱的人自己很自然地寫出來。文翠老師說她覺得每一個人的內在就是懂得唱歌的,而你的身體內會有屬於自己的旋律的。她希望我們去聽、去學漁歌,不是為了去學那個曲,而是去看歌者如何唱出自己的心裡話,然後回來大家自己寫自己的,所以大家剛才唱的腔調都是自己發展出來的。我覺得今次很受啟發的地方:我一開始時也是唱不了,但為什麼最後會唱成這樣呢?我自己也覺得很神奇,我也會再思考我身體內的旋律是從何而來?
文翠
因為這裡面還有一個我想要做的事情,是透過這件事情,讓你身體本身就會唱的事情被打開。其實每個人都會唱歌的,真的,每個人都會唱歌,所姚如果可以把唱歌的這個感覺、這個能力,跟你的心識接在一起,然後你可以唱出你想要對別人想說的話。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很重要,我相信在場上的每一個人,包括雖然你(指其中一位觀眾)上過兩天,可是你上過的那兩天是長時間的兩天。所以你的嘆老爺的歌也是,你一唱,大家都感覺你真的在追悼你的老爺,所以重點是我們唱歌的能力被打開。而且我說的唱歌的能力不是歌喉好不好的事情,而是你想說話、想要和別人說什麼,就可以唱出來、說出來。
觀眾4
我比較遺憾的是沒有完成整個課程。但那兩天對我深刻的就是對漁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實文翠老師你來香港之前,我已經先找了些資料,我也有問家駒我們要不要先學會唱,但是我聽來聽去還是覺得有點距離。
文翠
你覺得對這些漁歌是有距離的。
觀眾4
對,我覺得這些歌詞是有點淡淡的,但過了兩天,其實那個感覺是深刻的,特別是自己嘗試去唱的時候就跟自己有了關係、有了連結,所以我是聯想到本來的漁歌,她們也是在唱自己本身的處境吧,例如家人。其實她們這些就是很好的對話,不知道為什麼,雖然她們的音調不是很像,也是聽她們唱香港的歌,我也會想起那些漁歌會說地理還是什麼的,就是說關於香港這個地方的、一些很私密的講題、感情,就會引人思考。
文翠
還有一個現象,是有很深入的研究的:每一個族群,他在那個區域裡面生活當中,他會發出來的旋律會有定性。香港的漁民他們會唱這樣的調,台灣的一些老阿嫲、老公公他們唱的都很接近。所以我覺得唱出來的這件事情,其實是所有你的生活、你的自然、你的土地經過你的身體後發出來的。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觀眾4
第二個問題想問的是,是不是本來希望大家是沒有這個表演性的?尤其是第一段。
文翠
其實我最大的目的是他們所做出來的東西是厲害的。(笑)就是在工作的過程中,如何讓他們可以觸動他們真正的東西,然後做出來你不會覺得他們表演。可是在這過程中,事實上他們的台詞有被這個呈現所啟發。如果時間再久一點,大家的能力更好的時候,真的就可以不表演已經非常非常的耐看了。
觀眾4
有趣的是有時候會看到被嘆歌回應的當事人會有一點害羞。其實是好看的,但有些時候就會光是笑,有會跑掉。所以我想問是想怎麼處理,會覺得這是個問題,還是怎樣。
文翠
我只給他們一個structure,他們在做事情時的一個原則,他們不可以離開某一些原則。所以在這個原則之下,他們就可以不表演那麼多。可是有時候還是看到跟他相信當下看清自己的這件事有關,那我們相信是真的時候,表演的內容就會跑出來。
觀眾4
個別演員一直都沒有看觀眾這一邊,有一些就比較敢看觀眾這一邊,這個就是比較特意的。
觀眾5
我很喜歡這個分享,我想問歌謠的來源。我知道是來自一本書,都是有對唱的形式。
靜怡
歌中可能只有一個角色,也可能有兩個角色,但是沒有對唱的。
美彤
有例如去探訪一個漁民,也有去一個準備出嫁的新娘家中,大家去祝福她,就會嘆歌。
觀眾5
我想城市人都是放棄了這種溝通方法,而這個展演這些方法找回來,我覺得很好。
璇
我們演員平時上廁所時也會即興嘆歌!
美彤
當排練時你進入了那個狀態的時候,歌調就會在你身體內,所以現在聽起來「依依呀呀」的聲音不再只是把聲音讀歪地把廣東話唱出來,而是真的有一個音樂性,對語言內的音樂性敏感了很多。當我在說話時,我也有個意識自己同時是在唱著歌的。而與現代歌聲的比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我們想把一些現代K歌沒有的東西訓練回溯過來:不是練那個旋律,而是練身體的狀態。剛才馬導說我們很快把聲音pick up到,我覺得是因為文翠老師厲害。因為她第一堂是教我們太極,她要我們打太極打了兩、三小時後才開始讓我們唱一點。在我們都唱完後,她就和我們分享一個故事,就是剛才老師介紹說的宋詞,說以前的人身體內已經有著旋律,他們興起時就能唱出來,立刻和詞對起來了。還有我們現在不會用K歌模式來表達意思,那是太著重於歌詞,而不是唱歌。因為我們也會談心事,在座的演員們大家都是朋友,因為你唱歌時你要和一個旋律同步,而這是很身體的東西,你是在和彼此一起用著身體來分享。所以剛才老師說是一個族群內的身體內在會同步,會形成同一個空間,才會形成同一個聲音,這是我的想法。
璇
我也要強調老師的太極也不是坊間很綿的太極,她教的是太極導引,是從身體內在發出來的,而不只是練外在的形狀,是需要激活脊骨的。
美彤
我很同意老師所說的,我剛才展演時不是在唱著漁歌的聲調,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容易就唱出來了,也讓我追溯了一段我自己也不想追溯的記憶,就是我以前在一所修女學校唸書時每天早上也要唱一首詩歌,這實在是騙不了人的。
柏年
所以我們不是一直唱著一首既有的曲調,再只是在上面去改歌詞,而是發掘著屬於自己的聲音。
清
我也想分享一點。我不太認識在座的演員,我們也很少機會一起聊天,但原來藉著我們唱的歌,真的會讓你了解一個人。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很有價值的。在一種輕鬆的狀態下,在一個創作的過程中,我不需要問你很多問題,而那些事卻真正發生了。在現在完成了這個課程,我覺得和每一個人都有連結。
文翠
其實他們剛才已經回應,對,歌的這個形式並不是按照漁歌學來的,而是跟唐朝人學的,是跟宋朝人學的。想要回復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能力。
強
我第一晚寫了歌詞,發了給太太,她說她讀到哭了,因為她覺得很感動。
文翠
其實剛剛他的那個部分我也有看到要流淚。台上的人跟他對歌的時候,其實都很不錯。很努力的想要做好爸爸,就可以跟小王靖學做爸爸了。
靜怡
小王靖長大後就可以和你對唱了。
璇
其實這樣溝通就很自然的發生了。
文翠
還有如果你很生氣,唱完那個氣就沒有了。
靜怡
有些話我們平常不會說,中國人不會這樣說,譬如是「我愛你」,如果我們生活中都有這個能力,我肯定大家家庭都會很和睦。
文翠
身心很愉快也就不需要看醫生。
觀眾6
我在想每個地方都有人會唱歌,都會跳舞,一直以來都有。但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
文翠
其實「動」跟「聲音」是人最直接的延續的東西。有什麼樣的感覺,有些人…「禮教」這件事,我剛才不是說跟唐朝人學,跟宋朝人學?明朝人跟清朝人就比較這部份就愈來愈少了,因為禮教愈來愈清楚。回到你的問題,其實所有沒有經過腦袋禮教框框的人都可以唱得到。
清
不要動太多腦筋!
文翠
在工作過程中,就是在模仿,所以很快就打開了。你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觀眾6
我在問我是誰。
文翠
是啊。你這個好好地把你現在要說的話寫出來,然後把它放在一個pattern裡面。你剛才在呈現中都聽得出他們唱的東西是有pattern吧,pattern其實是他們先產生出來,然後腦中有很多的靈感。有些pattern很清楚,當你不斷重覆那個pattern的時候,很奇妙的,很多東西會自己連接起來。所以你用第一腦袋-理智去問「我是誰」,倒不如用你的第二腦袋-感情來慢慢的問這件事情,然後答案就會出來。
靜怡
我們寫出來再看,之後你不去想其他東西,只是一直唱、唱、唱,那些很重要的東西跟原因就是出現。
文翠
就會浮現出來。所以答案不是用力想出來,而是放鬆後它自已會浮現出來,而且是在你身體出來。我的意思是我們的身體是在你理智的腦袋前就先成立了,我們的理智腦袋是後來才慢慢建構起來,而其實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答案,只是你不知道被蓋住了。所以你慢慢放鬆,它就會浮現出來,而且浮現出來的答案會更穩固的跟你這個人是更相關的。它不是別人用他的想法來告訴你「你是怎麼樣的人」。不是。是你這個人,跟你的身體,跟你最直接、最寶貴的身體,它會給你答案。
地點:香港生活書院(大埔錦山路178號,前佛教大光中學)
工作坊導演及展演導演:吳文翠
工作坊學員及展演演員:黃家駒、趙靜怡、王偉強、黃柏年、陳美彤、林映清、林方芽、林文憶、麥田璇
逐字聽打、修改:黃家駒
文翠
大概在2015,2016年的時候。我記得我1993年就已經來過香港,當時在香港藝穗節做一些演出,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就沒有再來香港。在2015年時開始來香港做工作坊,那時候還不叫「溯源覺行」,這是我跟香港朋友分享我的工作方法,我把它稱作「行動舞譜」。這裡面的工作方法有Grotowski的「神袐劇」,有舞踏的構成形體的工作方法,以及台灣的太極導引。我把這些在30年來我慢慢在做所謂的劇場表演和教學,其實我心裡面的想法就是,雖然我們在現在的表演藝術上應該是從西方,甚至從日本學了很多東西,可是我一直相信如果我們一直學別人的東西,我們一直成不了他們,我們也成不了自己。所以在這麼多年來,我不斷地的反複地創作的練習的過程中,一心一意想做的是就像我們可以從深入我們的根源來創作屬於我們自己表達的rhythm,不管是形式或者是演講。所以我在台灣是這樣做了很多年的事情,我想台灣這幾年也更多的了解到台灣的認同,或者是面對巨大的歷史的事情,或者是面對400年的歷史的飄搖的這些事情,其實是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索和需要呈現的。所以我在2015,2016年來香港之前,實際上我就已經做這樣的東西做很久,包括工作方法、工作的方向都是想自己從零開始、真正的深入去作。當我2015,2016年被邀請來香港做工作坊的時候,我想這些年香港跟台灣這邊因為某些原因就更親近或更互相的去討論彼此。所以我覺得如果我來香港做工作坊,我的目標絕對不是說「我會什麼都做」、「我會把我會的東西教給你」,我覺得那樣沒有意義,而且那樣也不是我的精神。我覺得應該香港來參加我工作坊的朋友,他們跟我一樣都是回到他們自己,然後慢慢的去探索,然後慢慢的去創作,然後慢慢的去提問然,後慢慢的讓自己去回答那個提問。那個答案不是有誰告訴你,你是自己給自己答案。就是因為這樣子,我從第一年開始我就會從香港的植物,第二年我做香港的死亡。因為我想了很久,我和香港的同學說我們的工作方法必須有首歌。我一開始就說要有首歌,因為我相信那是連接到我們看到和看不到的,連接到百年前的也都有。因為每一首歌都是每一代一代地在吟唱。在唱的過程中,把他們的生命唱在歌裏面。結果我的香港朋友告訴我香港沒有歌啊,香港只有流行曲啊!可是問題不成啊,因為流行曲它太淺了,意思是它跟自己的根源那個連結太淺了。這沒有什麼不好,而是他跟你的關係太淺了,那個東西會做不出來。所以我剛開始的時候會做死亡,完全是因為我說:好吧大家都跟我說香港沒有很古老的東西,那麼我們來做死亡吧!因為誰都會死亡,所以香港必然有香港的死亡。所以前一次我們做了死亡。而在過程中我不管碰到誰有機會我都會告訴他們我們在做的事情。所以因緣際會我碰到了Eno,我一直在想不要再在黑盒black box內教工作坊,因為我覺得black box的空間沒有辦法提供香港的能量,所以因緣際會美彤去年帶了我過來這裏生活書院了解一下,離開之前跟Eno聊天。我就大約告訴他,他就說「你說香港沒有歌?香港有歌!香港有漁歌!」我聽到後太興奮太興奮!因為台灣的漁歌也差不多不見了!所以我聽她的話,我去年把馬導的那本書買了,甚至他在台灣的放映會我也去了。所以我一直在做溯源覺行的工作都是站在香港的立場,而且對我來說我對香港的了解是零,所以所有人都要告訴我對他來說香港是什麼。後來去年我就希望他們還是無論如何就盡量唱首歌,儘管沒有歌就請你吟唱你自己的歌,然後寫自己的詩。去年的工作坊是這樣做的,而今年有機會真的去我們是真的去學了嘆歌,再慢慢來工作。所以為什麼有這個工作坊、會有這個創作,我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而且我還在摸索。
我真的覺得從香港漁歌取得力量。因為我一直做行動舞譜,可是我是從香港漁歌嘆歌反過來令我想到台灣也有嘆歌,我們叫唸歌,就是不同的說法。我就開始去思考,不是香港或是台灣,其實所有的人類一開始互動的方式就是由歌聲來互動的,而且他們的互動就是你剛才看到那樣。就說唐朝人好了,唐詩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或者是宋朝的詞,他們有曲牌就是那個Pattern,我們可以說那個漁歌嘆歌裏面前輩留下來,我們把她留下來當作pattern。但是重點是這些pattern必須是活的。那怎麼活就是從那個對答的過程中活起來的
觀眾
對答的過程中除了那個人的故事之外,也在說那個背景。
文翠
是的是的,你看到的就是這樣子。
觀眾
而大家在說不同的故事也可以合在一起時,大家的故事和連結就會變得很有趣。
文翠
這個部份就是嘆歌的一部份,他們就是在當下反映自己生活。他不是在表演,可是因為這樣反而大家可以越譜越深。剛剛很多事情其實都是在他們的當下,當然對面是有工作方法,並不是說你在當下,你就可以這樣,當中還是會有工作方法。但無論如何在這個工作方法之下他們剛剛從頭到尾都在當下在聽,然後在唱。
觀眾
我覺得是個很好的狀態,就像大家在安撫一個朋友,去令對方在演出中可以釋懷到自己的問題。又會說爸爸說子女說媽媽講情侶。
文翠
我記得家駒昨天還是前天有說其實我們真的是在安慰你。可是平常要安慰一個人很難,但是我們用唱的方法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
家駒
我們平時也很有自己的問題、自己的牽掛,例如爸爸媽媽,但我覺得我們現代人很少可以很直接地去安慰一個人,我們常常都說不知道怎麼安慰一個人,但是在透過唱歌我們真的可以說:「肥仔年啦你不要不高興啊」我反而可以轉接一點地讓自己把原本聽到也覺得很肉麻的說話說出來。但平時的話我們不經過唱歌,例如男人老狗我們很少會說「其實你囡囡很愛你的,你不用擔心啊」,這些都很難講出來,反而經過旋律反而很不一樣。
柏年
我覺得在安慰過程中我們一開始發掘自己的歌,我們真的是在自己生活中去找尋自己那首歌,用哪一首歌來配進去而又發生了什麼事。而在找尋的過程中也是一種認同自己的過程。而經歷了那個過程才再有這個演出。
觀眾
你們演出的時候也會讓觀眾原諒著自己。
美彤
我覺得如果看馬仔的《岸上漁歌》中「嘆卿嘆嫂嘆婆」的時候就像我們剛才的內容,都是從自己的生活中互相讚賞,例如阿嫂做事辛苦就把工作分給別人,但是我們就用我們的生活的對話。學習把自己的事放進要個傳統的漁歌格式中,對我來說是個發現。文翠老師在工作時會逐個和我們會面,去看我們做的東西,有一次因為我偷聽到文翠老師和其他演員說現代詩歌都是寫給自己看的,沒有人會回應和對唱的,這不會發生,但之前的詩歌一定是對唱的。因為我小時候有讀文學,是我從來沒有試過真的用身體去經驗一次詩經和楚辭是什麼樣的一回事。而這個很大的不同是用這個方法我比較難去鑽牛角尖,因為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很自然會把所有事都讓自己去分析,又以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可能讀書比較多的人就越有這個問題,會用腦去分析,或者人們在說話時你也會去分析別人說的東西。老師很早期已經說這個展演一定是會對唱的,這樣我們才可以復興古典的精神。我當初去聽大家創作的作品對我來說是很感動的。原來你把自己的心事放進這麼沉悶的格式內、以及使用重複的力量是有意思的。老師教我們:「我不管你的心事好多沉重,你一定要把它放進當中的模式中!」因為你有格式,別人才可以跟你對唱,而這種旋律也會讓人能夠記得,所以這是一種這樣的溝通。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個得着,我覺得很利害。小時候我們會學頂真遞進排比等等的手法,我起初誤會了老師希望我做的格式是像在會考中我們去數字數的做法,原來不是。我發現原來我是讀死書了
文翠
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創作的,全部東西都是從零開始的。
靜怡
是不是療癒對每個人可能都感覺不同。但你一定有整理這件事,因為在整理後我們才會和別人說,你在和人說的當中我們會發現更多的角度,就像家駒所說,我們比較難去討論到這人個深度,也更少是和一大班人去講。但在這個場域中突然會覺得就算說出來也是很舒服的,大家都有真心地去聆聽。因為在當下我們真的需要聆聽,否則不能回應。而我們真心會聆聽時,是很感動的,因為被聆聽就會有療癒的狀態。而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話是有structure的,而我會開始捕捉,就會開始把話說出來。那當然在老師的輔助下,在我們工作方式會學習到放鬆。在兩種東西的輔助之下是非常好的,真的身心感覺到連線地在學習,然後再作分享。
觀眾2
我看見你們有拿着一份詞,或者手機,但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你們有些東西是臨場唱出來的?
靜怡
你看得沒錯,是臨場唱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創作一首自己的歌,嘆自己的人、嘆一件事…
清
反而對方的反應是即場的。
靜怡
我們是純粹知道對方正唱到哪裡、唱到第幾段。因為有時候在插咀回應時未必都一定能找到空檔,那知道對方唱到哪裡就可以讓我們準備一下。
璇
其實也確實是有些歌詞我們不是全都記得住,因為我們是今天早上依個在創作中。
美彤
這個展演是今早才排出來的!
柏年
那些回應其實都是當刻的感情,因為即使之前我們有對唱過,也可以和今天的回應,在內容和感覺上都完全不一樣。我真的很感謝馬仔,馬仔訪問黎連壽、陳惠儀、何細妹,每一個前輩留下來的嘆歌。如果沒有你這本書可以寫得那麼仔細,不論是歌詞或者是意涵,我會很難進入。你讓我可以認識到這些東西。
馬智恆
我託你們的福才對。
家駒
因為剛開始時我們不大知道唱的音律是怎樣的。因為我們太被流行曲綁著,腦中總是想著流行曲的節奏,又或者會唱得像粵曲一樣。所以剛開始時我們對嘆歌是完全沒有概念的。是看了馬導的電影,以及幸好有那本書。如果沒有送那本書,我們就死定了。
柏年
其實讀完那本書後也不是真的懂得唱。
家駒
我們都是聽著那隻光碟,再每天不斷地在唱。因為我們每人要挑兩首自己喜歡,或是有感覺的,然後我們就不斷不斷地唱。即使在課後回家後也不斷再聽、不斷再唱,讓這些節奏、轉音等進入我們身體,感覺自然了,我們才開始寫我們自己的嘆歌。這樣我們才有了一點模樣,否則我們還是在寫些不知道什麼東西出來。
柏年
我今早擦牙時也是滿腦子這些節奏。
美彤
之前一個星期,每天坐車坐西鐵的一小時車程內我也只是聽著那些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靜怡
一開始時聽著聽著,覺得很深奧,不知道在唱些什麼,一看歌詞,那些字怎麼那麼深奧!因為我們很少用那些字,感覺真的不屬於我們這個年代。
馬智恆
那些歌詞很洗腦的。
眾人
對啊!
馬智恆
想問你們這個工作坊有機會出海,去經驗海的感覺嗎?
璇
我們有去過大澳。
靜怡
我們這次工作坊沒有真的出海。
家駒
我們有去大澳棚屋和老漁民聊天,再去聽蓮姐唱歌。在過程中我們要挑一首歌來唱,我唱的是「擔擔出門吩咐我妻嬌」,但他們全都是只聞到啤酒的氣味,而聞不到海水的氣味,或許就缺少在我們沒有真正的出海。
靜怡
剛才家駒說的那首歌是老公要出門,所以老婆要唱歌。如果是雙方各自在海上兩艘船上對著唱,一定會感覺很好。
家駒
我試過跟她對唱,因為她也是挑了同一首歌,我唱男,她唱女的。
馬智恆
因為我覺得這些漁歌有兩種很內在的質地,一種是「寂寞」,因為歌者很寂寞,就會有情感想唱這首歌。那個寂寞就是來自船在海上什麼都沒有,很mininal,只有溯汐,所以就在這麼寂寞的context下唱。另一個質地就是「自由」。因為我拍攝了那麼多年,他們覺得以前在船上是很不自由的。雖然我們會覺得可以出海是很爽很好玩,她們女人會覺得很沒有自由,因為很多家務要做、很辛苦,男人其實也很辛苦,因為那種harsh的程度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所以唱歌好像是他們唯一可以說出自己心事的時候,因為女人以前在船上都不可以表達意見,在船上被使喚像奴隸一樣,所以在那些結婚、葬禮才終於可以大聲說話,這對她們來說是很難得的機會,一個很難得可以表達心中想法的機會。我覺得演員們很厲害,可以這麼快就能夠pick up那些漁歌,因為其實要學是很難的。還有我自己在拍攝時也思考了很久那些漁歌究竟是什麼,曾經有一段時間,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我也不理解我在做些什麼東西,所以你們可以那麼快就理解真的很厲害。哈哈。因為我還是在音樂、流行曲這些現代藝術的形式去了解那些漁歌,反而不像你們那樣可以這麼快把自己的經驗放到進去。不過我有點好奇方芽那一段「曱甴」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在展演開始時的都很沉重,說爸爸、說家庭、說感情,但突然跳到「曱甴」我覺得很正。
方芽
我想知道你聽不聽得明白「曱甴」的歌詞在唱些什麼。因為我有一部份是唱國語,有一部份是唱廣東話。
馬智恆
聽得懂啊。但是不是有些京劇腔?
方芽
一開始時我是唱不出來的。文翠老師叫我多讀幾次我自己寫的詞,那我就可以找到存在我身體裡的音樂。但剛開始時我找不到,跟著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唱著唱著就唱了這些音調出來。為什麼會寫「曱甴」,因為這次工作坊文翠老師想大家都和她分享自己和香港關係最深的一件東西。我也分享了幾件東西,其中一樣就是曱甴,我和她說我很怕曱甴,而香港有很多曱甴,但每一次我打曱甴的時候我的第一個感受是這個世上沒有人愛我,因為每一次都沒有人來幫我打曱甴,每一次都只有我自己一個面對這種恐懼。其實我覺得我可以解決生活很多的問題,例如打曱甴,但我覺得其實我很想不是每次都要迫著自己去堅強,而是有人會幫助你、照顧你、愛護你。我和文翠老師分享到這裡的時候,她就提議我不如就寫曱甴,所以我就變成了嘆曱甴。
文翠
我們真的很期待有機會可以出海,因為那樣的話就可以更接近漁歌為什麼會出現。所以如果真的可以出海,希望有更多人可以一起來體驗這個事情,因為這個實質的洗滌和實質的觸發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我在一開場的時候我說,其實做漁歌對我們來說是有兩個意義的,不只是透過學漁歌去回到自己的生活。第一個原因是透過漁歌來看香港。這個香港是幾乎大家都已經看不見的香港,我覺得用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香港。第二個是,這一次去了大澳,然後看了《岸上漁歌》之後的感受,我們就發現像馬導剛剛有講,對那些人為什麼會在節慶、節日、結婚時可以這樣連唱三晚?因為她們有很多的心事或者是焦慮都講出來。可是怎麼樣的狀況會觸發這件事?我們就發現其實是這個事件,我們以結婚為例,男家不唱結婚的嘆歌,只有女家,因為女家這邊有一個人要跟自己的家人分開。意思就是說觸動你最深的情感的那件事,你就會想要用歌來唱,或者是你需要三天三夜來唱。實際上,我們一方面去已經很少被看見的東西,去聽已經沒有人在聽的東西,然後慢慢把很多前人在這個島上生活的感受,把它找回來。可是同時我們也在把它們找回來的過程中要去看見此時此刻我們到底在哪裡。所以我不可能叫方芽做一個嘆歌跟本地人是一樣,因為她跟香港的關係跟他們跟香港的關係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如果她真誠的回到她自己對家庭的關係,這樣才是所謂的真實。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出海呀?蠻希望有這個機會的!
馬智恆
你坐船回去台灣就可以啦,哈哈。
文翠
我覺得老天爺有幫我們做溯源覺行的工作坊啦。譬如說去年我們開始的第一天,真的是因緣際會,我們就去了元朗的鄧達智他們的老家吃盆菜,當時去的那一些人大家都說嘩,沒有吃過這樣這些,就是香港的情懷。而這樣子的發生真的是因緣際會,這就像碰到馬導的《岸上漁歌》,或者竟然在開始的9月1日的那天晚上可以看到電影的放映!所以明年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會做溯源覺行3,那時候出海的話…因為其實是香港離海多近呀,香港幾乎就是海水圍繞的地方呀!如果所謂的香港人從來不知道在海上、被風吹、海上太陽的感覺、海水的味道,以至3天3夜沒法回祖屋的樣子,我覺得所有的香港人都應該品味一下真的在海上,所以就是為什麼會想出海。
請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要分享或者是要問的?或者是你們有什麼話要講?
璇
老師說過之前的漁歌因為在環境,或者是體制、社會規範下產生。就好像平常沒有機會發揮、發表,然後在一些大日子像是逼她們在一起交心。今次這個工作坊也好像是迫大家一起交心,因為平常我都不會跟柏年提起自己的生活,也許是不知有什麼跟他說,也沒有什麼興趣要說些什麼。到了要分享自己的漁歌時,他平常不會聊到他什樣和女兒相處、怎麼思考和女兒的相處,因為大家都不熟,是在這個工作坊才認識的。大家剛才也聽到大家什麼回應,這種回應也是平常不會說的,很濃縮很精華,在很短的時間內交這個心。就算之後都忘記大家說過些什麼,但我很記得大家真心地唱歌時的交流。那一刻在這個空間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
栢年
想分享一下,第一晚看過馬仔的電影後我回家和女兒唱兒歌,因為我準備要寫自己的歌。她說:「爸爸,如果你要練就出外練吧。」到第三日開始我寫自己的歌時,她肯聽了,我太太也是。這個轉化,我是很感謝文翠老師的。因為我是一個完全不唱歌的人,我不懂得唱歌,也不是表演人。但這個星期我經歷了這個過程我找到了這個在自己心內的珍貴。
觀眾3
剛開始我坐下看時,有一刻我是不喜歡的,但聽完大家的討論,有些地方讓我很感動。因為真正的漁歌中,他們用唱歌來對答,但你看到他們的聲音很不經意的,不經意地把生活內的事透過歌來和對方表達,整件事是很neutral的。剛才老師說要出海,我就浮現了整個影像,因為是不是這個環境,你們的聲音有點鎖住了。如果你們很自由地把自己的故事放出來,而大家又很自由地用聲音去回應,整件事就很美麗了。也 許是剛才的環境讓我覺得這是一個演出,也可能因為環境的因素令你們不太敢高聲呼喊,整件事就變得很侷促。剛才說到出海,我突然覺得整件事都變不同了。為什麼我說「不經意」呢?因為大家的故事都連結到這裡的觀眾。例如剛才聽阿清的故事時我有哭,因為連結到一些東西。但可能因為環境讓整件事變得不經意,因為有時不經意而又可以連結我生活上的事,因為你們的故事都是很生活的,例如女兒、例如香港的曱甴。如果在不經意的環境下,突然讓我抓到:「哦,我有同感啊!」但整件事又很neutral,我覺得整件事很美麗。我在想,如果真的出海,真的把大家的故事作回應,這會很美麗。我會想到在外面的球場,整件事就變得很美麗了。
璇
除了這個,也有一種是他們坐在家中守夜,喪禮守夜,他們也會在很小的空間唱。當然啦,我們剛才的重點是放在交流上,我們會再感受多一點聲音的表達。
觀眾3
出海吧!
璇
對啊,出海,感受聲音的發放。
文翠
其實我是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到外面。可是在weekday的時候,反正每個人都是工作到很晚,到差不多8點大家才能開始彩排,所以真的沒辦法,只能在市內裡面做。其實我非常非常希望他們是在外面工作,如果能在船上工作就很期待了。但是在某一個意象來說,你(指觀眾)剛講的事情都是對的,為什麼?因為現在我們這些人因為經歷了一個禮拜漁歌的浸淫,好像打開了一些。但相較於一直在戶外跟自然相處和被自然經營的人,他們的開,他們生命的厚度會從我們聲音出來。生命的厚度是最騙不了人的,你可能心開了以後你唱的歌聲音就可以出來,而厚度是慢慢、慢慢累積的。
觀眾4
我有個問題是,一開始就已經沒有想過會把漁歌的一部份放在這個展演裡?
文翠
我一開始就知道這件事,為什麼?很清楚我們唱漁歌是太假啦,我們船都沒上過,只去過大澳的觀光區。但雖然我們沒有呈現漁歌,可是幾乎大家的歌都是從反復聽那個漁歌去得到那個聲音,得到那個靈感。所以不是直接進入漁歌,但實際上你看到的東西都是漁歌經營之下的結果。因為我們必須很誠實地回到我們的現況,所以我覺得如果現在硬叫他們唱就沒有那麼好。
方芽
我也想分享一下。因為漁歌其實是沒有歌詞或歌曲的作者,全是唱的人自己很自然地寫出來。文翠老師說她覺得每一個人的內在就是懂得唱歌的,而你的身體內會有屬於自己的旋律的。她希望我們去聽、去學漁歌,不是為了去學那個曲,而是去看歌者如何唱出自己的心裡話,然後回來大家自己寫自己的,所以大家剛才唱的腔調都是自己發展出來的。我覺得今次很受啟發的地方:我一開始時也是唱不了,但為什麼最後會唱成這樣呢?我自己也覺得很神奇,我也會再思考我身體內的旋律是從何而來?
文翠
因為這裡面還有一個我想要做的事情,是透過這件事情,讓你身體本身就會唱的事情被打開。其實每個人都會唱歌的,真的,每個人都會唱歌,所姚如果可以把唱歌的這個感覺、這個能力,跟你的心識接在一起,然後你可以唱出你想要對別人想說的話。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很重要,我相信在場上的每一個人,包括雖然你(指其中一位觀眾)上過兩天,可是你上過的那兩天是長時間的兩天。所以你的嘆老爺的歌也是,你一唱,大家都感覺你真的在追悼你的老爺,所以重點是我們唱歌的能力被打開。而且我說的唱歌的能力不是歌喉好不好的事情,而是你想說話、想要和別人說什麼,就可以唱出來、說出來。
觀眾4
我比較遺憾的是沒有完成整個課程。但那兩天對我深刻的就是對漁歌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實文翠老師你來香港之前,我已經先找了些資料,我也有問家駒我們要不要先學會唱,但是我聽來聽去還是覺得有點距離。
文翠
你覺得對這些漁歌是有距離的。
觀眾4
對,我覺得這些歌詞是有點淡淡的,但過了兩天,其實那個感覺是深刻的,特別是自己嘗試去唱的時候就跟自己有了關係、有了連結,所以我是聯想到本來的漁歌,她們也是在唱自己本身的處境吧,例如家人。其實她們這些就是很好的對話,不知道為什麼,雖然她們的音調不是很像,也是聽她們唱香港的歌,我也會想起那些漁歌會說地理還是什麼的,就是說關於香港這個地方的、一些很私密的講題、感情,就會引人思考。
文翠
還有一個現象,是有很深入的研究的:每一個族群,他在那個區域裡面生活當中,他會發出來的旋律會有定性。香港的漁民他們會唱這樣的調,台灣的一些老阿嫲、老公公他們唱的都很接近。所以我覺得唱出來的這件事情,其實是所有你的生活、你的自然、你的土地經過你的身體後發出來的。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觀眾4
第二個問題想問的是,是不是本來希望大家是沒有這個表演性的?尤其是第一段。
文翠
其實我最大的目的是他們所做出來的東西是厲害的。(笑)就是在工作的過程中,如何讓他們可以觸動他們真正的東西,然後做出來你不會覺得他們表演。可是在這過程中,事實上他們的台詞有被這個呈現所啟發。如果時間再久一點,大家的能力更好的時候,真的就可以不表演已經非常非常的耐看了。
觀眾4
有趣的是有時候會看到被嘆歌回應的當事人會有一點害羞。其實是好看的,但有些時候就會光是笑,有會跑掉。所以我想問是想怎麼處理,會覺得這是個問題,還是怎樣。
文翠
我只給他們一個structure,他們在做事情時的一個原則,他們不可以離開某一些原則。所以在這個原則之下,他們就可以不表演那麼多。可是有時候還是看到跟他相信當下看清自己的這件事有關,那我們相信是真的時候,表演的內容就會跑出來。
觀眾4
個別演員一直都沒有看觀眾這一邊,有一些就比較敢看觀眾這一邊,這個就是比較特意的。
觀眾5
我很喜歡這個分享,我想問歌謠的來源。我知道是來自一本書,都是有對唱的形式。
靜怡
歌中可能只有一個角色,也可能有兩個角色,但是沒有對唱的。
美彤
有例如去探訪一個漁民,也有去一個準備出嫁的新娘家中,大家去祝福她,就會嘆歌。
觀眾5
我想城市人都是放棄了這種溝通方法,而這個展演這些方法找回來,我覺得很好。
璇
我們演員平時上廁所時也會即興嘆歌!
美彤
當排練時你進入了那個狀態的時候,歌調就會在你身體內,所以現在聽起來「依依呀呀」的聲音不再只是把聲音讀歪地把廣東話唱出來,而是真的有一個音樂性,對語言內的音樂性敏感了很多。當我在說話時,我也有個意識自己同時是在唱著歌的。而與現代歌聲的比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是我們想把一些現代K歌沒有的東西訓練回溯過來:不是練那個旋律,而是練身體的狀態。剛才馬導說我們很快把聲音pick up到,我覺得是因為文翠老師厲害。因為她第一堂是教我們太極,她要我們打太極打了兩、三小時後才開始讓我們唱一點。在我們都唱完後,她就和我們分享一個故事,就是剛才老師介紹說的宋詞,說以前的人身體內已經有著旋律,他們興起時就能唱出來,立刻和詞對起來了。還有我們現在不會用K歌模式來表達意思,那是太著重於歌詞,而不是唱歌。因為我們也會談心事,在座的演員們大家都是朋友,因為你唱歌時你要和一個旋律同步,而這是很身體的東西,你是在和彼此一起用著身體來分享。所以剛才老師說是一個族群內的身體內在會同步,會形成同一個空間,才會形成同一個聲音,這是我的想法。
璇
我也要強調老師的太極也不是坊間很綿的太極,她教的是太極導引,是從身體內在發出來的,而不只是練外在的形狀,是需要激活脊骨的。
美彤
我很同意老師所說的,我剛才展演時不是在唱著漁歌的聲調,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很容易就唱出來了,也讓我追溯了一段我自己也不想追溯的記憶,就是我以前在一所修女學校唸書時每天早上也要唱一首詩歌,這實在是騙不了人的。
柏年
所以我們不是一直唱著一首既有的曲調,再只是在上面去改歌詞,而是發掘著屬於自己的聲音。
清
我也想分享一點。我不太認識在座的演員,我們也很少機會一起聊天,但原來藉著我們唱的歌,真的會讓你了解一個人。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很有價值的。在一種輕鬆的狀態下,在一個創作的過程中,我不需要問你很多問題,而那些事卻真正發生了。在現在完成了這個課程,我覺得和每一個人都有連結。
文翠
其實他們剛才已經回應,對,歌的這個形式並不是按照漁歌學來的,而是跟唐朝人學的,是跟宋朝人學的。想要回復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能力。
強
我第一晚寫了歌詞,發了給太太,她說她讀到哭了,因為她覺得很感動。
文翠
其實剛剛他的那個部分我也有看到要流淚。台上的人跟他對歌的時候,其實都很不錯。很努力的想要做好爸爸,就可以跟小王靖學做爸爸了。
靜怡
小王靖長大後就可以和你對唱了。
璇
其實這樣溝通就很自然的發生了。
文翠
還有如果你很生氣,唱完那個氣就沒有了。
靜怡
有些話我們平常不會說,中國人不會這樣說,譬如是「我愛你」,如果我們生活中都有這個能力,我肯定大家家庭都會很和睦。
文翠
身心很愉快也就不需要看醫生。
觀眾6
我在想每個地方都有人會唱歌,都會跳舞,一直以來都有。但背後的推動力是什麼?
文翠
其實「動」跟「聲音」是人最直接的延續的東西。有什麼樣的感覺,有些人…「禮教」這件事,我剛才不是說跟唐朝人學,跟宋朝人學?明朝人跟清朝人就比較這部份就愈來愈少了,因為禮教愈來愈清楚。回到你的問題,其實所有沒有經過腦袋禮教框框的人都可以唱得到。
清
不要動太多腦筋!
文翠
在工作過程中,就是在模仿,所以很快就打開了。你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
觀眾6
我在問我是誰。
文翠
是啊。你這個好好地把你現在要說的話寫出來,然後把它放在一個pattern裡面。你剛才在呈現中都聽得出他們唱的東西是有pattern吧,pattern其實是他們先產生出來,然後腦中有很多的靈感。有些pattern很清楚,當你不斷重覆那個pattern的時候,很奇妙的,很多東西會自己連接起來。所以你用第一腦袋-理智去問「我是誰」,倒不如用你的第二腦袋-感情來慢慢的問這件事情,然後答案就會出來。
靜怡
我們寫出來再看,之後你不去想其他東西,只是一直唱、唱、唱,那些很重要的東西跟原因就是出現。
文翠
就會浮現出來。所以答案不是用力想出來,而是放鬆後它自已會浮現出來,而且是在你身體出來。我的意思是我們的身體是在你理智的腦袋前就先成立了,我們的理智腦袋是後來才慢慢建構起來,而其實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答案,只是你不知道被蓋住了。所以你慢慢放鬆,它就會浮現出來,而且浮現出來的答案會更穩固的跟你這個人是更相關的。它不是別人用他的想法來告訴你「你是怎麼樣的人」。不是。是你這個人,跟你的身體,跟你最直接、最寶貴的身體,它會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