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個多星期沒踏入「流白之間」(這段看似「沒有闖入現場」的日子裡,行動,卻一直和這個地方連上關係),昨午因應李海燕邀請了「新媒體藝術」工作者張瀚謙到來分享心得,我早四十分鐘重拾《時。空。行動》的「在場」脈搏,看到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藝術裝置場域⋯⋯
走到門口,陳美彤在入口處埋首「砌米」,一粒一粒的整齊排列,像給尋常「通道」添了一道「問號」:進出之間的「當下行為」,究是怎樣的一種經驗?當我們每理所當然按某種「目的/動機」進入一個「特殊空間」,我們的先設念頭,或許早決定了「空間的功能和個性」,存在的行為,亦隨充斥著的(潛)意識,支配了「如是進入」的經驗!一般所謂「行為藝術」,它並不是一種表演,是一種以藝術框架對生活/生命諸相的「特殊叩問行動」。每日生活裡,我們鮮有靜觀周邊所以,藝術的心事,給你我提供重新切入事件現象的渠道,打開多點點可細味的尋常事件,觀照背後的潛在心性!
人的時、空和行動概念委實充滿弔詭的玩味⋯⋯
正要重新闖入一個滿以為熟悉的空間的我,在「米陣」和「行動」背後,勾起了過去三星期因這空間而牽引出的事件:美彤、三木和智敏三人起動的行為沉積,循這兩天的「特殊整頓」,室內的「時」、「空」,突變成一所給過去經驗重整的「跨媒體裝置」:
走到門口,陳美彤在入口處埋首「砌米」,一粒一粒的整齊排列,像給尋常「通道」添了一道「問號」:進出之間的「當下行為」,究是怎樣的一種經驗?當我們每理所當然按某種「目的/動機」進入一個「特殊空間」,我們的先設念頭,或許早決定了「空間的功能和個性」,存在的行為,亦隨充斥著的(潛)意識,支配了「如是進入」的經驗!一般所謂「行為藝術」,它並不是一種表演,是一種以藝術框架對生活/生命諸相的「特殊叩問行動」。每日生活裡,我們鮮有靜觀周邊所以,藝術的心事,給你我提供重新切入事件現象的渠道,打開多點點可細味的尋常事件,觀照背後的潛在心性!
人的時、空和行動概念委實充滿弔詭的玩味⋯⋯
正要重新闖入一個滿以為熟悉的空間的我,在「米陣」和「行動」背後,勾起了過去三星期因這空間而牽引出的事件:美彤、三木和智敏三人起動的行為沉積,循這兩天的「特殊整頓」,室內的「時」、「空」,突變成一所給過去經驗重整的「跨媒體裝置」:
一切由美彤砌米的行動開始,連串了「流白之間」的時空內部結構。過了門口,本來的「過渡區域」投影著過去兩天智敏和美彤二人如何重整空間的時間跳接錄像。同時一部正在攝錄著「門口事件」的錄影機打開,呈現著「即時現場」的「奇妙物語」。這一切,與入口左邊的「行政事務區域/休息間」相影成趣:一邊是在那段時空看似長期人士缺席的「工作間」,一邊是二人面對如此空間的「工作記錄」﹣試圖將「流白之間」過去一星期的紊亂重新執拾成一個「有藝術文化氣息的Studio」!
虛實的懸念,在今日充斥數碼圖像的世代,顯得特別荒誕!
(同樣,我此刻試圖以文字追蹤某段「過去經驗」,也彷彿進入了另一「虛空維度」,只有「書寫行動」的本質在場!)
智敏和美彤試圖整理的「時/空/事件/行為記憶」,既是「後設後置」的物像重塑,亦是可即時重新介入的現場裝置:
四張設置中央區的木櫈,依次一行排列著一個人頭塑像,對望著一部「重複顯示著美彤近月電訊記錄」的手機,跟著是一個放置在現場錄影的iPad上面盛著水的玻璃巨碗、一個(確實也在煑飯的)電飯煲、一個播放著iPad即時攝入影像的電視顯像屏。人頭塑像後面是另一系列「正在專注在手機上的人頭」接疊投影,電視背後另一端是美彤回應及質疑「手機經驗」的「砌米痕跡」。一條裝置軸線,把空間一分為二,一邊牆放置了五張木櫈,其中一張上面有幾隻飯碗;另一邊投影著《時。空。行動》的其中片段實錄影像。周邊有四袋米,分別放置在兩處空間,一袋放置在投影旁一張桌子上,一張椅子對著「一個以米砌成狀似電腦keyboard的圖型」,恰恰在這袋米的側面;另外三袋,據說代表著美彤的三重記憶:在流白之間砌米用過的、轉場「遠征生活館」作行為藝術表演用過的(兼容蟑螂肢骸)和棄置在流白辦公室的(據說是中醫工作坊用過的「教授按摩工具」)。
那間的「米」,其「存在」,畢竟兼具穿梭過不同時空行動的內涵⋯⋯
(誠然,米被引入流白之間前的故事,恐怕很容易因「給引用的另類途徑」被忘得一乾二淨!也是種米人之初,沒法估量的「存在風景」!)
兩部現場攝錄機,把任何觀摩或進入裝置場域的一二,即時紀錄!一切,似迴環反省著過去行動、現場事件和及至下一分秒的當下,立體解剖著「時」、「空」和「行動」間曾試圖抓住的經驗!奈何,弔詭的是:如此「煞有介事的藝術行為」,可有啟發你我回到每天生命場域的可能態度?
「藝術場域」,是一種如何以「在乎事件」和「觀照事件」上的心靈建築!如三木曾如此分享:人的修持,不一定要有一個「可靜下來的地方」!
一切在於對自律和覺知的堅持,否則這所謂「藝術的地方」,只是試圖抓緊某種「合理化行動」的妄念而已!
誠然,開拓「流白之間」這「文化研究場域」,只是試圖回應此間香港演藝文化習性,冀望提供可重新切入研究及深化「藝術行為」可指涉的領域,給本土創作人一塊「可回魂的樂土」!
當此間「時」與「空」,又一再被重複攝入手掌般大的手機(就連近日香港警察也「以忠告市民之名」自行進入你的私人網絡世界,背後的意圖昭然若揭!),人的身體,似都反映在地鐵車箱內「低頭群組」的軀體上,給人一再「方便管理」去了!
所謂「媒體世界」,很容易掉入人家推銷策略之中,把生活裡可自由選材的領域,狹窄化成為「純粹按鈕」的想像!如此「數碼峽谷」裡「行動的時空」,軀體難免順應條件,自行萎縮!
假如美彤的砌米、智敏叩問傳播媒體的回應、三木的觀照,是意圖打開點點思考藝術身體以外的文化閱讀空間,地上一粒粒米之間,如數碼“1”和“0”的數據,卻疊合著完全不一樣的經驗。砌米,把身體拉入一種覺知的維度;手機上的數碼,卻把身體鎖入一種局部繃緊的狀態,強化某小部份的機動性,同時卻切斷與軀幹整體溝通的存在意識。以不同在場及過去紀錄迴環觀照,行動的內部和外在空間,連上較立體的閱讀。生活當下,能如是般觀照行動裡外的,是一種必須每日修持的內涵 ﹣一種早內置身心的能力!
一下子,當發現自己的「思考時空」,可不一定「接上現場事件」(或突然又停留在「某些準備好的功課」、「某日與人家碰上的印象經驗」、「曾經遇上的特殊行動」等「前置意識」),行動當下,畢竟遊進似是而非的時空,連身體也一再被拉入某種妄念底下,什麼也沒抓住⋯⋯
動,是觀「念」和「行」相處的現象!
念虛,行而不實!此間的「心」如是,其「動」亦然!妄,都在「想」在「言」在「行」在「動」之間流傳,其「鄉」早遠去「他方」,身心,其實早不在場!
何應豐
二零一五年九月七日
虛實的懸念,在今日充斥數碼圖像的世代,顯得特別荒誕!
(同樣,我此刻試圖以文字追蹤某段「過去經驗」,也彷彿進入了另一「虛空維度」,只有「書寫行動」的本質在場!)
智敏和美彤試圖整理的「時/空/事件/行為記憶」,既是「後設後置」的物像重塑,亦是可即時重新介入的現場裝置:
四張設置中央區的木櫈,依次一行排列著一個人頭塑像,對望著一部「重複顯示著美彤近月電訊記錄」的手機,跟著是一個放置在現場錄影的iPad上面盛著水的玻璃巨碗、一個(確實也在煑飯的)電飯煲、一個播放著iPad即時攝入影像的電視顯像屏。人頭塑像後面是另一系列「正在專注在手機上的人頭」接疊投影,電視背後另一端是美彤回應及質疑「手機經驗」的「砌米痕跡」。一條裝置軸線,把空間一分為二,一邊牆放置了五張木櫈,其中一張上面有幾隻飯碗;另一邊投影著《時。空。行動》的其中片段實錄影像。周邊有四袋米,分別放置在兩處空間,一袋放置在投影旁一張桌子上,一張椅子對著「一個以米砌成狀似電腦keyboard的圖型」,恰恰在這袋米的側面;另外三袋,據說代表著美彤的三重記憶:在流白之間砌米用過的、轉場「遠征生活館」作行為藝術表演用過的(兼容蟑螂肢骸)和棄置在流白辦公室的(據說是中醫工作坊用過的「教授按摩工具」)。
那間的「米」,其「存在」,畢竟兼具穿梭過不同時空行動的內涵⋯⋯
(誠然,米被引入流白之間前的故事,恐怕很容易因「給引用的另類途徑」被忘得一乾二淨!也是種米人之初,沒法估量的「存在風景」!)
兩部現場攝錄機,把任何觀摩或進入裝置場域的一二,即時紀錄!一切,似迴環反省著過去行動、現場事件和及至下一分秒的當下,立體解剖著「時」、「空」和「行動」間曾試圖抓住的經驗!奈何,弔詭的是:如此「煞有介事的藝術行為」,可有啟發你我回到每天生命場域的可能態度?
「藝術場域」,是一種如何以「在乎事件」和「觀照事件」上的心靈建築!如三木曾如此分享:人的修持,不一定要有一個「可靜下來的地方」!
一切在於對自律和覺知的堅持,否則這所謂「藝術的地方」,只是試圖抓緊某種「合理化行動」的妄念而已!
誠然,開拓「流白之間」這「文化研究場域」,只是試圖回應此間香港演藝文化習性,冀望提供可重新切入研究及深化「藝術行為」可指涉的領域,給本土創作人一塊「可回魂的樂土」!
當此間「時」與「空」,又一再被重複攝入手掌般大的手機(就連近日香港警察也「以忠告市民之名」自行進入你的私人網絡世界,背後的意圖昭然若揭!),人的身體,似都反映在地鐵車箱內「低頭群組」的軀體上,給人一再「方便管理」去了!
所謂「媒體世界」,很容易掉入人家推銷策略之中,把生活裡可自由選材的領域,狹窄化成為「純粹按鈕」的想像!如此「數碼峽谷」裡「行動的時空」,軀體難免順應條件,自行萎縮!
假如美彤的砌米、智敏叩問傳播媒體的回應、三木的觀照,是意圖打開點點思考藝術身體以外的文化閱讀空間,地上一粒粒米之間,如數碼“1”和“0”的數據,卻疊合著完全不一樣的經驗。砌米,把身體拉入一種覺知的維度;手機上的數碼,卻把身體鎖入一種局部繃緊的狀態,強化某小部份的機動性,同時卻切斷與軀幹整體溝通的存在意識。以不同在場及過去紀錄迴環觀照,行動的內部和外在空間,連上較立體的閱讀。生活當下,能如是般觀照行動裡外的,是一種必須每日修持的內涵 ﹣一種早內置身心的能力!
一下子,當發現自己的「思考時空」,可不一定「接上現場事件」(或突然又停留在「某些準備好的功課」、「某日與人家碰上的印象經驗」、「曾經遇上的特殊行動」等「前置意識」),行動當下,畢竟遊進似是而非的時空,連身體也一再被拉入某種妄念底下,什麼也沒抓住⋯⋯
動,是觀「念」和「行」相處的現象!
念虛,行而不實!此間的「心」如是,其「動」亦然!妄,都在「想」在「言」在「行」在「動」之間流傳,其「鄉」早遠去「他方」,身心,其實早不在場!
何應豐
二零一五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