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龍樹菩薩的《中觀論頌講記》,看到有關對「生/滅」和「縛/解」的思考,教我油然想及這幾個月和梁惠敏與林燕在流白之間[1]聯合主持「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的經驗。觀乎眾媽媽「繪形繪聲」的「生命圖譜」,猶似目擊「眾生諸行」,藉連串「個體行動」展示種種給文化及世代痛苦雕塑著的「生滅/縛解宏圖」!
誠然,工作坊中的「母親現象」,斷不容粗疏的借「佛謁」而概論其所以,否則任何個體的獨特故事(可縛,亦可解),一旦掉以輕心,草率對待當中可相互對照的生活和文化內部,恐怕會嚴重漠視母親個別獨立存在的主體經驗。倘若只管「大觀」而放棄「微觀」,便錯過了許多內置身體深具啟發性的文化意涵。
身體,乃生化系統。在人的維度,經過長年累積的演化,藉普遍看似有限的自身條件和際遇,身體默默成為「文化盛器」,匯集(或篩選著)不同內外意識,念起念動!輾轉站在三代人的中間點,循時空流轉,作為母親的人,其身體裡外究竟源「法」何從?
想到自己的母親,據說她在我誕生翌日便離世,那年她才二十九歲!於我,理解「母親」的存在,唯獨必須回到體現自身存在開始,聆聽她在我身體留下來的遺傳基因,藉行動觀照「似遠還近」的她...
但不知為何,記憶中,我卻從來不敢正視我母親的母親的眼睛!
人的念頭,總又多離不開對生死的執著,難怪佛陀要製造有涅槃之說(如同耶穌基督有「天堂」之說),不過是引誘眾生遠離妄執諸法諸念罷!
死,可真是滅?究先有生,才有滅(或是反之亦無不是)?之間,其因何由?也許從來並存!不生亦不滅,聊是時間本性...
念生,念滅。二者委實是分秒間尋常起伏的意識運動。身體裡的動念,從來不簡單,又豈能當作一般「意識概念體」觀之?尋常百姓,行動(或行為)每重複繫縛於未經深究的社會文化價值裡,多按概括性的「他者眼光」,或是長期被鎖在「(體制)倫理/教育的道德維度」,容易輕率的或因循的假設著看待事情的「恰當性」,一再輕視(沒有)行動者本存的自性,更忘卻了世代承襲的生物基因,一直穿梭在意念之間。如是般,多少與生命交往的特殊生化過程和個別時空際遇,又一再掉入模糊領域,難解種種行動箇中實相!
實相,卻又如夢如幻,也不代表「深究」是必然的出路!相,在人給「事件」假以種種名號或描述的過程中,似顯得既虛無、亦歸根可見可聞,亦復可修行其上...
當連細胞本性也存「念」的現實角度去延伸思考,經歷上代和自身懷孕與生育的母親們,其內燃的生命意志,又和世代文化及地源文化的移動,默默打上怎樣的「繫縛」?一切色相念頭的生和滅,在不斷滑出滑入循環再現間,如何對先後「可縛」、「可解」的念頭,作出(不一定)如意的回應?先天和後天之間,應對著時移易轉的當下,究竟給「母/女」留下何「親」何「故」?
據史拉夫神話(Slavic mythology),流傳以「母」喻大地的存在。「地母」(Mother Earth)的聯想,亦可追蹤到西方傳統以「母」(mother)論「自然天性」(nature),意味「孕育」是天生內置(innate)的本性。南美洲原住民崇拜「大地之母」(Earth-mother),連西班牙人進駐後所豎立的聖母像,其雙眼及雙手亦由慣常向天改作面向大地。有不少生物人類學家亦同意,以母系族群聯合照顧嬰孩,是導致人類心理進化及腦袋體積增大的重要因素。[2] 文化上,在英語系統中的「家國/家鄉」(homeland)亦常以 mother country 及 motherland 來形容,強調地源孕育的寓意,由實體延伸至形而上的運用,背後無不反映著對「母體」懷抱的深切情感。
母,按《漢典》說文解字,字根如「女」,懷中兩「、」像乳,亦意懷子,其本在「牧」,即凡生子而啟後者曰母!換言之,她既是媽媽,亦意味滋衍生命,也涵蓋一種因建築新生代而出現的「輩分」。從現代科學看「母」懷中兩「、」,也意識著兩個本來分別在不同生命體(精子和卵子)的物質,同時在一個生命空間相遇,孕育出一種新生命的可能!如是,「母」體,也是必須兼容「他者」(男人)及至成就另一個他者(子/女)的「生化場」!母,其「親」,根本是按因緣先後而「至」的兩個「他者」(夫和兒),出現了特殊的生理、物理和情感的交媾,深切影響著「女體」的經驗。
奈何,任何受孕、懷孕(或墮胎)以至生育和撫育之間,卻充滿著因應時代及處境際遇,出現著萬千變數。就連所謂的「母親自身條件」,其本質已繫縛在世代演變中,整合著幾許往往來來諸界的因果,難以三兩言全其所以。人底質性上的無限可能,在眾多變幻無常中,誰能真箇確切去認定「母親的存在特質」?
也許,正是你我難以逃避於「自我製造的混亂」,更不能只倚賴自己想像的「超自然體」去解釋一切心底早承受不了的痛苦端倪,唯回到「個體閱讀」的根本,學習接受差異,學習欣賞其中可「(不能)解縛」的「(不完全)文明軀殼」!
從來,生活就是每天再開始的事...
母親的身體版圖,或許是一種學習「閱讀生命/解體生活」的旅程,借四次「同步繪圖和言傳」的習作,碰觸四層內藏身體的意識概略,藉以追蹤今日香港(及內地)[3]母親的生命圖譜,細味箇中縛繫著的「文化禮數」、「時空剪影」、「歷史軌跡」、「思憶神緒」、「倫常規矩」、「世代情結」、「慾望邏輯」、「情感網絡」、「生機抉擇」、「心靈光澤」、「知識缺口」、「儀容價值」、「幸福酵素」、「智慧泉源」、「生活序列」、「言語結構」、「行為底蘊」、「觀點論調」、「生存哲學」、「目光領域」、「意志理念」、「生理變遷」以及「生命元素」等等。縱論之間,猶如回到平常生活中所體驗或目睹由出生、成長、交友、擇偶、成家、懷孕、養育、疾困、變遷、老化、死亡等人生歷程,細看出現過的萬千大大小小俗世因緣,大觀和微觀其中種種驟似如燄如響、如幻如夢的喜悅、煩惱、恩怨、業報與性情,以至如何妄執其生滅的「應有形態」!
版圖裡外,承拓著今天學校絕少認真正視的「身體學問」...
縱使如你如我,母親亦只是眾裡微塵,又何妨讓之一再遊進「大觀園」,各自掛上四幅畫,接上四條聲帶,各以自己方式,完成對自身生命的閱讀!
縱使只是聊聊眾聲,卻可導引出此間彼時片片細密的文化板塊,不再純粹倚靠人家「(大)論述」的「文教(建制)束縛」,重新學習重視兼容眾裡碰上的千百「個體」,視之為重要「文化資源」,藉母親故事,啟發如何整理及歸結自身作為自我賦權(或解放)的生命主體的可能悟釋。
四個習作的行動主軸分別順序是:一、「我畫我身體」;二、「重訪曾居住的生活空間」;三、「爬上(入)我的生命樹」;四、「再讓過去和現在的身體對話」。行動之間,通過觀察、討論、分享或再繼續走多一兩步的過程中,讓母親一層一層的重訪生命迷蹤,悟法度聲聞於「藝行」間,觀看自身在流動轉變走上過的路徑,如何在身體留下了昨天、今天和明天...
畢竟,我們追蹤的自由,一直有著雙重的面孔:可縛,可解!
原來,自由每一邊被綑綁在弔詭的「倫理原則」和「既有方法(概念)」上面,一邊按製造出的「合理化」行動,試圖「開解」自我。如是般,身體又一再被放在「按昔日經驗築建理論」的頻道上,鎖住了生活當下的自然觸覺!
手,默默支吾的(敢不敢)跨越語話的方寸!
「繪畫行動」有別於慣性裝飾的「言語表述」!拿走美、醜、對、錯,讓手自由追蹤曾幾沈默。當一直謹慎的試圖「準確描述」有過的某種經驗,直覺、知覺和情感又一再碰上「諸法無實」的狀態,暗地冀望攀過聲聞的世界。莫名的,手在默默潛行,似開示著、勾畫著一層層長期躲在角落裡的妄執...
看見每位參與工作坊的母親,在「邊繪畫邊說故事」的行動中,畫像和語境默默展開重重可參看的意志,從中回顧自身生活的念頭,此起彼落間,猶如念念生滅諸相,藉「藝術行為」審視積存在身體裡外的「文化蹤影」:彷彿,行動中(長期缺席/少有詳述)的男人,也許只是完成母體終極連繫和接代的「過客」而已...
如是閱讀、重溫和工作坊有關的經驗,看到人歸根必然是以個體去完成生命的!群集,提供了階序的情節,讓個體不斷尋求可平衡的尺度。母親們,其角色因生育的特殊體驗,將她們拉入不尋常的生命圈套,一不小心,仿似冒犯了長期拉扯著的存在意識尊嚴和生理召喚,擔心會有人向之扔下石頭!人的分別心,在不斷推敲試圖建築一個「我」的旅途上,充滿弔詭的計劃、疑竇、理論、愛慾和倫常概念,其中大大小小從來不什規則的「行動價值」,都透過肉身,在受、在想、在行、在識,之間,生理和心理出現的變化,從沒停止過!
母,倘若拿走這角色,其「親」何向?
圖繪和語話之間,或許正給我們提供了第三重閱讀,那是一種詩的意境!
在意、識生滅間似騰出一條道路, 那是無法計執的「我所之為我」的領域。在身體版圖上,猶如微塵眾生,千萬個體不斷在移動,觀可觀的景,住可住的戶,在似有法亦無法的「無際空境」中,不強求無我大智,只想落地歸根而已...
是次藝行,哪怕卑微小趣?在今日商業世界橫行的氣場下,給尋常母親重拾一個深值省思的平台,給「我所有」、「我所無」、「我希有」、「我希無」的生滅和繫縛,建築片段可悟之境!其中意義,猶如和眾生一起普渡,學習「我我所」見性見法之道,也給這地方另一條可解體明悟之途!
何應豐/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七日
[1] 流白之間是位於葵興,一個香港民間起動的自由藝行工作室。
[2] Burkart, J. M., S. B. Hrdy, and C. P. van Schaik. 2009. Cooperative breeding and human cognitive evolution.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18:175– 186.
[3] 除來自內地的參與者外,不少本地的作坊參與者的母親是來自大陸的。
誠然,工作坊中的「母親現象」,斷不容粗疏的借「佛謁」而概論其所以,否則任何個體的獨特故事(可縛,亦可解),一旦掉以輕心,草率對待當中可相互對照的生活和文化內部,恐怕會嚴重漠視母親個別獨立存在的主體經驗。倘若只管「大觀」而放棄「微觀」,便錯過了許多內置身體深具啟發性的文化意涵。
身體,乃生化系統。在人的維度,經過長年累積的演化,藉普遍看似有限的自身條件和際遇,身體默默成為「文化盛器」,匯集(或篩選著)不同內外意識,念起念動!輾轉站在三代人的中間點,循時空流轉,作為母親的人,其身體裡外究竟源「法」何從?
想到自己的母親,據說她在我誕生翌日便離世,那年她才二十九歲!於我,理解「母親」的存在,唯獨必須回到體現自身存在開始,聆聽她在我身體留下來的遺傳基因,藉行動觀照「似遠還近」的她...
但不知為何,記憶中,我卻從來不敢正視我母親的母親的眼睛!
人的念頭,總又多離不開對生死的執著,難怪佛陀要製造有涅槃之說(如同耶穌基督有「天堂」之說),不過是引誘眾生遠離妄執諸法諸念罷!
死,可真是滅?究先有生,才有滅(或是反之亦無不是)?之間,其因何由?也許從來並存!不生亦不滅,聊是時間本性...
念生,念滅。二者委實是分秒間尋常起伏的意識運動。身體裡的動念,從來不簡單,又豈能當作一般「意識概念體」觀之?尋常百姓,行動(或行為)每重複繫縛於未經深究的社會文化價值裡,多按概括性的「他者眼光」,或是長期被鎖在「(體制)倫理/教育的道德維度」,容易輕率的或因循的假設著看待事情的「恰當性」,一再輕視(沒有)行動者本存的自性,更忘卻了世代承襲的生物基因,一直穿梭在意念之間。如是般,多少與生命交往的特殊生化過程和個別時空際遇,又一再掉入模糊領域,難解種種行動箇中實相!
實相,卻又如夢如幻,也不代表「深究」是必然的出路!相,在人給「事件」假以種種名號或描述的過程中,似顯得既虛無、亦歸根可見可聞,亦復可修行其上...
當連細胞本性也存「念」的現實角度去延伸思考,經歷上代和自身懷孕與生育的母親們,其內燃的生命意志,又和世代文化及地源文化的移動,默默打上怎樣的「繫縛」?一切色相念頭的生和滅,在不斷滑出滑入循環再現間,如何對先後「可縛」、「可解」的念頭,作出(不一定)如意的回應?先天和後天之間,應對著時移易轉的當下,究竟給「母/女」留下何「親」何「故」?
據史拉夫神話(Slavic mythology),流傳以「母」喻大地的存在。「地母」(Mother Earth)的聯想,亦可追蹤到西方傳統以「母」(mother)論「自然天性」(nature),意味「孕育」是天生內置(innate)的本性。南美洲原住民崇拜「大地之母」(Earth-mother),連西班牙人進駐後所豎立的聖母像,其雙眼及雙手亦由慣常向天改作面向大地。有不少生物人類學家亦同意,以母系族群聯合照顧嬰孩,是導致人類心理進化及腦袋體積增大的重要因素。[2] 文化上,在英語系統中的「家國/家鄉」(homeland)亦常以 mother country 及 motherland 來形容,強調地源孕育的寓意,由實體延伸至形而上的運用,背後無不反映著對「母體」懷抱的深切情感。
母,按《漢典》說文解字,字根如「女」,懷中兩「、」像乳,亦意懷子,其本在「牧」,即凡生子而啟後者曰母!換言之,她既是媽媽,亦意味滋衍生命,也涵蓋一種因建築新生代而出現的「輩分」。從現代科學看「母」懷中兩「、」,也意識著兩個本來分別在不同生命體(精子和卵子)的物質,同時在一個生命空間相遇,孕育出一種新生命的可能!如是,「母」體,也是必須兼容「他者」(男人)及至成就另一個他者(子/女)的「生化場」!母,其「親」,根本是按因緣先後而「至」的兩個「他者」(夫和兒),出現了特殊的生理、物理和情感的交媾,深切影響著「女體」的經驗。
奈何,任何受孕、懷孕(或墮胎)以至生育和撫育之間,卻充滿著因應時代及處境際遇,出現著萬千變數。就連所謂的「母親自身條件」,其本質已繫縛在世代演變中,整合著幾許往往來來諸界的因果,難以三兩言全其所以。人底質性上的無限可能,在眾多變幻無常中,誰能真箇確切去認定「母親的存在特質」?
也許,正是你我難以逃避於「自我製造的混亂」,更不能只倚賴自己想像的「超自然體」去解釋一切心底早承受不了的痛苦端倪,唯回到「個體閱讀」的根本,學習接受差異,學習欣賞其中可「(不能)解縛」的「(不完全)文明軀殼」!
從來,生活就是每天再開始的事...
母親的身體版圖,或許是一種學習「閱讀生命/解體生活」的旅程,借四次「同步繪圖和言傳」的習作,碰觸四層內藏身體的意識概略,藉以追蹤今日香港(及內地)[3]母親的生命圖譜,細味箇中縛繫著的「文化禮數」、「時空剪影」、「歷史軌跡」、「思憶神緒」、「倫常規矩」、「世代情結」、「慾望邏輯」、「情感網絡」、「生機抉擇」、「心靈光澤」、「知識缺口」、「儀容價值」、「幸福酵素」、「智慧泉源」、「生活序列」、「言語結構」、「行為底蘊」、「觀點論調」、「生存哲學」、「目光領域」、「意志理念」、「生理變遷」以及「生命元素」等等。縱論之間,猶如回到平常生活中所體驗或目睹由出生、成長、交友、擇偶、成家、懷孕、養育、疾困、變遷、老化、死亡等人生歷程,細看出現過的萬千大大小小俗世因緣,大觀和微觀其中種種驟似如燄如響、如幻如夢的喜悅、煩惱、恩怨、業報與性情,以至如何妄執其生滅的「應有形態」!
版圖裡外,承拓著今天學校絕少認真正視的「身體學問」...
縱使如你如我,母親亦只是眾裡微塵,又何妨讓之一再遊進「大觀園」,各自掛上四幅畫,接上四條聲帶,各以自己方式,完成對自身生命的閱讀!
縱使只是聊聊眾聲,卻可導引出此間彼時片片細密的文化板塊,不再純粹倚靠人家「(大)論述」的「文教(建制)束縛」,重新學習重視兼容眾裡碰上的千百「個體」,視之為重要「文化資源」,藉母親故事,啟發如何整理及歸結自身作為自我賦權(或解放)的生命主體的可能悟釋。
四個習作的行動主軸分別順序是:一、「我畫我身體」;二、「重訪曾居住的生活空間」;三、「爬上(入)我的生命樹」;四、「再讓過去和現在的身體對話」。行動之間,通過觀察、討論、分享或再繼續走多一兩步的過程中,讓母親一層一層的重訪生命迷蹤,悟法度聲聞於「藝行」間,觀看自身在流動轉變走上過的路徑,如何在身體留下了昨天、今天和明天...
畢竟,我們追蹤的自由,一直有著雙重的面孔:可縛,可解!
原來,自由每一邊被綑綁在弔詭的「倫理原則」和「既有方法(概念)」上面,一邊按製造出的「合理化」行動,試圖「開解」自我。如是般,身體又一再被放在「按昔日經驗築建理論」的頻道上,鎖住了生活當下的自然觸覺!
手,默默支吾的(敢不敢)跨越語話的方寸!
「繪畫行動」有別於慣性裝飾的「言語表述」!拿走美、醜、對、錯,讓手自由追蹤曾幾沈默。當一直謹慎的試圖「準確描述」有過的某種經驗,直覺、知覺和情感又一再碰上「諸法無實」的狀態,暗地冀望攀過聲聞的世界。莫名的,手在默默潛行,似開示著、勾畫著一層層長期躲在角落裡的妄執...
看見每位參與工作坊的母親,在「邊繪畫邊說故事」的行動中,畫像和語境默默展開重重可參看的意志,從中回顧自身生活的念頭,此起彼落間,猶如念念生滅諸相,藉「藝術行為」審視積存在身體裡外的「文化蹤影」:彷彿,行動中(長期缺席/少有詳述)的男人,也許只是完成母體終極連繫和接代的「過客」而已...
如是閱讀、重溫和工作坊有關的經驗,看到人歸根必然是以個體去完成生命的!群集,提供了階序的情節,讓個體不斷尋求可平衡的尺度。母親們,其角色因生育的特殊體驗,將她們拉入不尋常的生命圈套,一不小心,仿似冒犯了長期拉扯著的存在意識尊嚴和生理召喚,擔心會有人向之扔下石頭!人的分別心,在不斷推敲試圖建築一個「我」的旅途上,充滿弔詭的計劃、疑竇、理論、愛慾和倫常概念,其中大大小小從來不什規則的「行動價值」,都透過肉身,在受、在想、在行、在識,之間,生理和心理出現的變化,從沒停止過!
母,倘若拿走這角色,其「親」何向?
圖繪和語話之間,或許正給我們提供了第三重閱讀,那是一種詩的意境!
在意、識生滅間似騰出一條道路, 那是無法計執的「我所之為我」的領域。在身體版圖上,猶如微塵眾生,千萬個體不斷在移動,觀可觀的景,住可住的戶,在似有法亦無法的「無際空境」中,不強求無我大智,只想落地歸根而已...
是次藝行,哪怕卑微小趣?在今日商業世界橫行的氣場下,給尋常母親重拾一個深值省思的平台,給「我所有」、「我所無」、「我希有」、「我希無」的生滅和繫縛,建築片段可悟之境!其中意義,猶如和眾生一起普渡,學習「我我所」見性見法之道,也給這地方另一條可解體明悟之途!
何應豐/二零一五年十二月七日
[1] 流白之間是位於葵興,一個香港民間起動的自由藝行工作室。
[2] Burkart, J. M., S. B. Hrdy, and C. P. van Schaik. 2009. Cooperative breeding and human cognitive evolution.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18:175– 186.
[3] 除來自內地的參與者外,不少本地的作坊參與者的母親是來自大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