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是中三B班的中文老師,據說這班有很多SEN學生,據說這班在中一、中二時,常常在上課時「唔見左個學生」。在這所學校裏,B、C班其實被定為「普通班」,即「能力較弱」的一群。不知為何,在這十四年的教學生涯裏,學校總安排我教授這些班別,每年如是。或許,學校高層已把我「定型」,覺得我和他們是「同類」。
二零一五年九月七日,我第一次與3B碰面。二十二人當中,第一天正式上課便有一人缺席(聽說是長期缺課)。有幾個在睡覺,有兩人在桌下踢足球玩「插花」,有幾個則不停在傻笑和聊天,同時有些在櫃桶偷偷玩手機和「扭計骰」,有一位走出來說要到社工室找社工會面。
雖然,站在老師的角度,他們並不「易教」。用教育界的「術語」去形容他們,就是「極品」、「精英」和「人才」。雖然,我「應該」去制止他們「違規」的行為,但細心一想,難道「教育」應該要「易」教?「易」背後的動機是甚麼?「教育」之「教」何解?我們苦心「經營」,其實在培「育」甚麼?為甚麼我們的孩子,缺乏了這個時期應有的的好奇心,以至上學的動力?那股力量是何時失去的?所謂的老師,是何時開始喜歡定規矩/定教學進度/定座位/定「殺人」的評分準則/定「指標」/將學生定型?我們何時開始害怕遇到「挑戰」和課堂的「突發」事件?我們有沒有把他們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去看待?我們又有當自己是一個「人」嗎?
隱約記得那一節課,最後甚麼也沒「教」,只是隨便跟他們分享我的成長的經歷,諸如爸媽的師生戀,媽媽有外遇。還有糾纏不清的「情節」:媽媽走到澳門跟男人「同居」,爸爸卻又不肯離婚。而某個晚上,爸爸發瘋的說要「開煤氣」跟我「同歸於盡」(其實我也不想活下去)的故事。還有考第尾、會考失敗、被記缺點、中三那年的四月十四日,好友在學校附近的公共屋村的十四樓跳樓身亡、因為「不乖」,常被老師老師安排坐在「神主位」……
我說:「你眼前的「搣時」,其實也不是怎樣的「風光」,我的生命也是如此的不完整。所以,我並不能「教」你們些甚麼。我只冀盼在未來一年,跟你們一起探索不同時空下的李白、陶潛、歐陽修、蘇軾……是如何面對他們的生命。看看那些已死去好幾百年的人物,跟你們的生命怎樣連繫,好嗎?」弔詭和可悲的是,下課的時候,他們一面雀躍地問:「明天上課是否又是聊天?」我想,他們應該太久沒有訴說自己的故事,又或聆聽別人的故事。
其中那個在桌下玩「插花」的男孩子,在我離開課室時,面腆的跟我說:「搣時,其實,我很想念一個人……可否跟你聊聊?」這一幕,令我十分感觸。因為,他想念的的那個人,其實,我也想念非常。那個人,在去年三月在籃球場上突然猝死。他,是這位男孩子的老師,是我的好同事、好朋友。
上課的氣氛漸漸變得「精采」,因為越來越多實在和難忘的「事件」發生(當然還越來越符合校長「表面」的要求:「沒人睡覺」、「投入」和「專注」)可惜,我仍需要按著「教學進度」教「篇章」,我仍需要「命令」和「哀求」他們啃下無數的功課、測考和中文科指定閱讀圖書。還有的是,為了「快捷」、「方便」和「趕進度」,我常常很快便為他們提供各類的「答案」……就如昨天,這班孩子要進行寫作統測。還未走進課室,他們已在走廊邊「迎接」我,邊說:「又測驗?」在派卷前,我說我只希望你們好好享受寫作,有一個可愛的男孩子舉手問:「哪是否不用理會評分?你也不理會「他們」的評分準則嗎?」對我而言,那是一道非常難答的問題。
所以,每當聽到林燕唱出:「我才不管我演的如何 只要你不喊停 我就他媽的繼續演 演到噁心想吐」一段,我就非常感觸,雞皮疙瘩,眼框自然而然就模糊了。少君寫的那句:「活到這個年紀」六個字,也道盡我心中的思緒。我已快四十歲了(雖然我常在學生面前自詡自己十八歲,而他們又天真的相信)。活到這年紀,看似有一定經驗,看似有一定的能力和成就。我甚至可以「食老本」,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天真的)學生對自己的信任,自覺或不自覺的,作很多表面很動聽,實質醜陋不堪的事;又或作很多表面幫到學生成長和成功,實質迫令他們放下/放棄自己的獨特性和自由意志的事。
Hyf昨夜問我來這裏看「排練」會否覺得很累,我說不累,但其實感覺一點也不「容易」。因為,看三位演員的「行動」,正正就是要我走出學校,觀照自己,審視自己的思路和行動。而且,更要誠實面對生命的「不完整」。而香港大部份的老師(當然包括我),每天都太忙,身體和心靈都太疲憊,自尊心也太強,根本就欠缺這種自省的時間、空間和勇氣(但其實又極需要!)。
林燕說過:「作為一個快要40歲的女人,我試過但已經不想再乖乖的活著……」我很有同感。而我,作為一個快將40歲,尚有一點點魂魄和堅持(而且還可拖住「青春的尾巴」:) )的老師,我真的不想就這樣「乖乖的教下去」。還有,其實,我一直也不太喜歡太乖的學生。
因為太乖的學生,很悶,不好玩。所以,我很慶幸每年都被安排任教B、C班。
Miss Chow Chow
書於天文台突然發出「紅雨」警告,令老師和學生都興奮非常的一個早上
二零一五年九月七日,我第一次與3B碰面。二十二人當中,第一天正式上課便有一人缺席(聽說是長期缺課)。有幾個在睡覺,有兩人在桌下踢足球玩「插花」,有幾個則不停在傻笑和聊天,同時有些在櫃桶偷偷玩手機和「扭計骰」,有一位走出來說要到社工室找社工會面。
雖然,站在老師的角度,他們並不「易教」。用教育界的「術語」去形容他們,就是「極品」、「精英」和「人才」。雖然,我「應該」去制止他們「違規」的行為,但細心一想,難道「教育」應該要「易」教?「易」背後的動機是甚麼?「教育」之「教」何解?我們苦心「經營」,其實在培「育」甚麼?為甚麼我們的孩子,缺乏了這個時期應有的的好奇心,以至上學的動力?那股力量是何時失去的?所謂的老師,是何時開始喜歡定規矩/定教學進度/定座位/定「殺人」的評分準則/定「指標」/將學生定型?我們何時開始害怕遇到「挑戰」和課堂的「突發」事件?我們有沒有把他們當作一個活生生的「人」去看待?我們又有當自己是一個「人」嗎?
隱約記得那一節課,最後甚麼也沒「教」,只是隨便跟他們分享我的成長的經歷,諸如爸媽的師生戀,媽媽有外遇。還有糾纏不清的「情節」:媽媽走到澳門跟男人「同居」,爸爸卻又不肯離婚。而某個晚上,爸爸發瘋的說要「開煤氣」跟我「同歸於盡」(其實我也不想活下去)的故事。還有考第尾、會考失敗、被記缺點、中三那年的四月十四日,好友在學校附近的公共屋村的十四樓跳樓身亡、因為「不乖」,常被老師老師安排坐在「神主位」……
我說:「你眼前的「搣時」,其實也不是怎樣的「風光」,我的生命也是如此的不完整。所以,我並不能「教」你們些甚麼。我只冀盼在未來一年,跟你們一起探索不同時空下的李白、陶潛、歐陽修、蘇軾……是如何面對他們的生命。看看那些已死去好幾百年的人物,跟你們的生命怎樣連繫,好嗎?」弔詭和可悲的是,下課的時候,他們一面雀躍地問:「明天上課是否又是聊天?」我想,他們應該太久沒有訴說自己的故事,又或聆聽別人的故事。
其中那個在桌下玩「插花」的男孩子,在我離開課室時,面腆的跟我說:「搣時,其實,我很想念一個人……可否跟你聊聊?」這一幕,令我十分感觸。因為,他想念的的那個人,其實,我也想念非常。那個人,在去年三月在籃球場上突然猝死。他,是這位男孩子的老師,是我的好同事、好朋友。
上課的氣氛漸漸變得「精采」,因為越來越多實在和難忘的「事件」發生(當然還越來越符合校長「表面」的要求:「沒人睡覺」、「投入」和「專注」)可惜,我仍需要按著「教學進度」教「篇章」,我仍需要「命令」和「哀求」他們啃下無數的功課、測考和中文科指定閱讀圖書。還有的是,為了「快捷」、「方便」和「趕進度」,我常常很快便為他們提供各類的「答案」……就如昨天,這班孩子要進行寫作統測。還未走進課室,他們已在走廊邊「迎接」我,邊說:「又測驗?」在派卷前,我說我只希望你們好好享受寫作,有一個可愛的男孩子舉手問:「哪是否不用理會評分?你也不理會「他們」的評分準則嗎?」對我而言,那是一道非常難答的問題。
所以,每當聽到林燕唱出:「我才不管我演的如何 只要你不喊停 我就他媽的繼續演 演到噁心想吐」一段,我就非常感觸,雞皮疙瘩,眼框自然而然就模糊了。少君寫的那句:「活到這個年紀」六個字,也道盡我心中的思緒。我已快四十歲了(雖然我常在學生面前自詡自己十八歲,而他們又天真的相信)。活到這年紀,看似有一定經驗,看似有一定的能力和成就。我甚至可以「食老本」,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天真的)學生對自己的信任,自覺或不自覺的,作很多表面很動聽,實質醜陋不堪的事;又或作很多表面幫到學生成長和成功,實質迫令他們放下/放棄自己的獨特性和自由意志的事。
Hyf昨夜問我來這裏看「排練」會否覺得很累,我說不累,但其實感覺一點也不「容易」。因為,看三位演員的「行動」,正正就是要我走出學校,觀照自己,審視自己的思路和行動。而且,更要誠實面對生命的「不完整」。而香港大部份的老師(當然包括我),每天都太忙,身體和心靈都太疲憊,自尊心也太強,根本就欠缺這種自省的時間、空間和勇氣(但其實又極需要!)。
林燕說過:「作為一個快要40歲的女人,我試過但已經不想再乖乖的活著……」我很有同感。而我,作為一個快將40歲,尚有一點點魂魄和堅持(而且還可拖住「青春的尾巴」:) )的老師,我真的不想就這樣「乖乖的教下去」。還有,其實,我一直也不太喜歡太乖的學生。
因為太乖的學生,很悶,不好玩。所以,我很慶幸每年都被安排任教B、C班。
Miss Chow Chow
書於天文台突然發出「紅雨」警告,令老師和學生都興奮非常的一個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