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448742857_958024126335412_6129630281978227015_n-2.jpg

「文化交流」並非如你所想的一樣 :論跨文化主義,跨文化表演訓練,跨文化劇場的共性】分享講座 

講者: 吳偉碩(梵谷)

分享嘉賓:鄭錦瑤Yolanda



除了在香港就學外,講者吳偉碩(梵谷)亦曾旅居倫敦、新加坡接受東西方劇場文化教育和表演訓練,參與過多次包括經驗分享、表演、戲劇指導等跨文化劇場交流項目,目前在新加坡面向國際學生教導表演訓練,其訓練體系涵蓋東西、傳統和當代表演內容。特別是目前在教學上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對「跨文化交流與學習」這個行動產生了新的想法。這次分享將就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學習與交流「碰壁」的經驗開始,而來到「文化文流就是不同的自我進行交流」這底層反思。

同時,分享嘉賓鄭錦瑤Yolanda會就其剛完成Intercultural Theatre Institute的跨文化表演訓練課程分享其學習經驗。

日期: 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16:00-18:00
地點: 流白之間(葵涌區)
費用: 全免
名額:30人

講者簡介
吳偉碩(梵谷)

吳氏身兼演員、導演、藝評人、編劇和表演導師。
他目前是新加坡跨文化戲劇學院(Intercultural Theatre Institute)表演講師。在此之前,他曾於2013年至2021年在香港表演研究中心擔任課程設計及表演導師。他亦曾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以及於流白之間主持「心體一技」演者培訓課程。

作為表演者,梵谷在鄧樹榮導演作品《泰特斯》和《馬克白》中的演繹而備受讚譽。這些作品曾於莎士比亞環球劇場演出,然後在歐洲和東亞巡迴演出。 在2019年憑藉他為馬戲班執導的作品《墨迷宮》,吳氏榮獲IATC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2018年 劇評人獎的「年度導演獎」。

他的藝評曾刊登在《號外》雜誌、《信報》、《明報》和《星島日報》。 他亦曾於2007 年至 2008 年擔任IATC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

吳氏擁有英國Middlesex University東西方戲劇研究碩士學位,及後再赴新加坡攻讀由郭寶崑創辦之「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接受東西方多種傳統和當代表演體系之訓練。


分享嘉賓簡介
鄭錦瑤Yolanda

來自香港的劇場工作者。畢業於新加坡跨文化戲劇學院(前 TTRP),獲跨文化表演專業文憑,接受東西方多種傳統戲劇及當代表演體系訓練;香港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專業形體戲劇青少年培訓計劃(PTI);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士。在校時榮獲ITI Tan Chay Bing教育基金獎學金。她曾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藝術組(戲劇)實習生。目前,她是新加坡湘靈音樂社的見習藝術家(南音唱腔及琵琶)。

曾參與作品包括:湘靈音樂社(新加玻)《鳳凰展翼》、亞洲跨文化研討會工作展演、跨文化戲劇學院 X Aarne Neema(澳洲)《Fall》及《The Music Lovers》 、跨文化戲劇學院個人畢業創作《The Fiery Land 燎原》、跨文化戲劇學院 X 李邪(新加玻)《The Chair》 、鄭凱心和韓藝冰(新加玻)《The Travelers of The Floating Land》(編作劇場;曾於P7:1SMA(新加玻)、優人神鼓(台灣)和梵體劇場(台灣)展演);T:>Works’《The Swimming Pool Library》。 她與印度藝術家Prajith K. Prasad 在2024年初與香港流白之間舉辦跨文化演員訓練暨創作研習工作坊,及於2021年與香港劇場工作者林文憶及印度藝術家Sandeep Yadav在印度甘地技術與管理學院帶領FUN!戲劇工作坊。

她相信劇場承載生命的容器,既可探索人的本質,亦能改變世界。她將繼續亞洲傳統形式融入當代戲劇的研究和實踐。她有志建立一個團隊,創作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當代作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