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飛人」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 (專業舞者特別場第二回)
導師:黃家駒
由「心之飛人」導師黃家駒特別為專業舞者而設的6天分享課程。
「心之飛人」訓練體系由有「表演訓練大師」美譽、紐約大學的榮休藝術教授Stephen Wangh所創立。他教導形體表演超過40年,是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於上世紀60年代剛為世人所知曉時的初代美國門生,並深受葛氏的獨特形體表演訓練方法所啟發。經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其著作 'An Acrobat of the Heart, a physical approach to acting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Jerzy Grotowski',更為世界各地的表演老師所使用,受同業大力肯定其教學法是「真的可以用來演出的戲劇技術」。
本課程將會以葛氏的獨特形體表演訓練方法,讓學員學習如何透過身體感官連結個人的心理和感情世界。課程中除了幫助學員打破既有的心理枷鎖,把自己從遲疑(hesitation)、恐懼(fear)、壓抑(inhibitions)這些阻礙演者作出人性表現的障礙中釋放出來之外,更鼓勵學員從自我審查(judgement)中獲得自由,以及藉著各種練習開發學員聆聽、反應、及創作的能力。學員可以因應需要和當下身心狀態發展出讓自己達至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的暖身方式。
日期:2020年8月24、26、28日(星期一、三、五)
9月2、4日(星期三、五)
時間:19:30-22:30(共15小時)
地點:流白之間
費用:免費,但只接受舞者報名
導師簡介:
黃家駒
英國倫敦大學法律學學士。
「流白之間」聯合創辦人及藝術總監、「馬戲班」藝術總監,亦為表演研究中心(香港)成員。現為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幹事、歐亞戲劇協會Eurasia Theater Association香港代表。
身體中流淌著兩條傳承,吳偉碩(梵谷)老師的「心體一技」跨文化表演體系訓練、Stephen Wangh的「心之飛人」 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曾獲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澳門的友人創作(藝術)劇團等地方作以上兩種體系的教學分享。除了訓練教學外,近年亦專注於策劃跨地域、跨文化、跨界別活動,探索小劇場的本土性、國際性、機動性及精神性,以及思考如何藉著表演藝術回應社會及時代。
近年導演作品包括:流白之間x沈旭暉「堅離地球」《Bad Roads》烏克蘭籌款演出、流白之間《侮辱‧白羅斯》(Insulted.Belarus)英語廣東話國語三種語言演出、流白之間x沈旭暉「堅離地球」《侮辱‧白羅斯》、馬戲班《逆水行》等。於2016年夏天,黃氏首次以導演作品、女性獨腳戲《紅玫瑰/白玫瑰》參加愛丁堡藝穗節,該劇女主角蘇子情小姐更藉著該演出獲得Asia Art Awards的最佳女演員提名。
曾參與演出作品包括馬戲班《墨迷宮》、《再見‧貝克特》、表演研究中心(香港)《「太極與表演」硏究成果展演-伊狄帕斯王》、香港大學百週年舞台劇《百年家書》、撞劇團《都市野人》及《都市野人2》、高行健藝術節《山海經傳》世界首演等。
余巧兒 Carmen Yu
第二次參與「心之飛人」工作坊後,感覺跟上一次完全不一樣。上一次結束後對自己及課堂帶有無窮無盡的疑問,但今次努力嘗試放下自己批判、理性的一面,完全投入每一個練習。
出奇地,原來我是做到的!又或者不應說「做到」,而是有所感受。所謂有所感受,是在過程之中我非常享受自己投入不同狀態、不同想像之中,感覺就像小時候的我獨自玩耍的感覺。原來我已漸漸忘記了那種純粹、直接的感覺,但其實那些東西一直都在,一直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那些記憶、經歷、感受、想像,互相扣連,衍生出不同可能性。而人的念頭是無限的,但重點是念頭出現後,我該如何不放手,如何感受那個念頭帶來的是什麼,再用身體回應,用文字來呼應。
這些都是需要繼續不斷地尋找,不斷地發掘,不斷地嘗試。
努力堅持自己所相信的...
曾詠暉 (暉仔)
衷心感謝流白和家駒,也非常感恩與十多位舞者朋友們度過五個滿足的晚上。
早前也曾經在流白參加過類似的工作坊。那時候未有完全打開自己,害怕分享和說話。眼淚都已經流了出來,話就是說不出來。另外一直也會在專業表演者的氛圍裡,過份自我標籤非學院出身的身份,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不敢表達自己。(但明明本身個人可以好癲問號問號)
今次再參加,充滿期待,給自己一個放開、放鬆、不帶任何前設的心情去迎接課堂。感覺很好,再次從新享受每一個warm up,做task不帶對錯好壞的定義,就只管先做,累了就放過自己(XD) 找找其他方法,沒感覺也先胡亂釋放咆哮出來吧。發覺身體走了,思想也會跟著走,根本用不著過份安排和擔憂。
特別喜歡那些看似非常累的task,因為喜歡虐待自己,在極緻𥚃特別找到共處和自處的空白,可以安心地去思考去感受。而每個task後Reflection也是有趣的,有時即時其實根本reflect不了甚麼,就裝一個child pose讓自己純粹安靜一下。有對judgement 從新定義,offering more alternative option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one which doesn’t work...另外有很多與同伴直接間接交流的機會,感到是真摯但不過份沉重的。說話部份對我來說最驚喜,因為從來不會這樣大聲講話和爭辯,但原來自己可以這樣,卻不是為了做出來而是真的做出來,某程度上有興奮和暗爽,也明白到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一己之力完成,你放開了,是放過自己,也是讓其他人的啟發和幫忙走進來。
完了工作坊之後,我在筆記本寫下了這些:
「其實係一個deal
接受可能性
破除慣性
一笑置之
認真便輸了」
期待學習更多與表演有關的,也期待更開放的自己去迎接更多不同機會!我要學 我要郁 我要玩 我要編 我要跳我要演 我要釋放 roar~~~~~~~~~ 哈哈哈哈 謝謝大家。
駱曉玟 Genie
真正做到觀自身之動而學。我嘅覺察通常會係每一個do your reflection嘅時候出現,雖然未必係當下就做到對自己嘅覺察,但始終會發現自己嘅一啲「原來」做到嘅事,感覺對自己認識又多咗。
有時候身體帶動,有時候念頭帶動,但當有believe嘅出現,兩者變得好近,我都唔記得自己有傷患。有疑惑嘅時候,做咗先,慢慢透過身體更認識自己,自己嘅range去到幾大。呢個會係一輩子嘅課題,繼續不停地探索。
另外,語言、文字、聲音已經開始變得唔陌生,令我更加夠膽去接觸佢地,雖然係呢一部份對自己質疑好大,以為自己做唔到,唔試唔知身體好,其實好似又冇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