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7be115_bc725b0358bd4611aebfd167a96336ce~mv2.webp

「心之飛人」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基礎訓練課程 (Introductory 2025 Spring)

導師:黃家駒​​

導師黃家駒將會把他接受過的不同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系訓練、相關的體會理解,融合到「心之飛人」的訓練體系內,冀望讓學員對葛氏這位被喻為20世紀四位最重要的戲劇家之一的劇場巨人的藝術生涯中數個階段不同藝術研究有比較宏觀的概念和認知,此及對「形體表演」、「形體劇場」有更多的思考,為下一階段更深入的訓練、探索、實踐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

「心之飛人」訓練體系由有「表演訓練大師」美譽、紐約大學的榮休藝術教授Stephen Wangh所創立。他教導形體表演超過40年,是葛羅托斯基於上世紀60年代剛為世人所知曉時的初代美國門生,並深受葛氏的獨特形體表演訓練方法所啟發。經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其著作 'An Acrobat of the Heart, a physical approach to acting inspired by the work of Jerzy Grotowski',更為世界各地的表演老師所使用,受同業大力肯定其教學法是「真的可以用來演出的戲劇技術」。

本課程將會以葛氏的獨特形體表演訓練方法,讓學員學習如何透過身體感官連結個人的心理和感情世界。課程中除了幫助學員打破既有的心理枷鎖,把自己從遲疑(hesitation)、恐懼(fear)、壓抑(inhibitions)這些阻礙演者作出人性表現的障礙中釋放出來之外,更鼓勵學員從自我審查(judgement)中獲得自由,以及藉著各種練習開發學員聆聽、反應、及創作的能力。學員可以因應需要和當下身心狀態發展出讓自己達至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的暖身方式。​​

日期:2025年3月1、8、15、22、29日(星期六)
時間:19:00-22:30(共17.5小時)

地點:流白之間(葵涌區)

費用:$1800

89959898_10157264055613865_7672284506740490240_n (1).jpg

導師簡介:


黃家駒
 

「流白之間」聯合創辦人及藝術總監。

英國倫敦大學法律學學士,中國國家行政學院畢業學員、美國國務院「國際領袖人才參訪計劃2021」受邀成員。

現為香港專業戲劇人同盟幹事、歐亞戲劇協會Eurasia Theater Association香港代表。

藉著小龍鳳舞蹈劇場的編舞作品《夜奔》獲提名香港舞蹈年2024「傑出編舞」,該演出亦榮獲「傑出小型場地舞蹈製作」,作品被專業舞蹈評論描述為「令人難以忘懷、奇異動人」(haunting, curiously moving)和「保留了東方劇場的美,給予觀眾大量留白想像的空間。」

近年曾為包括香港演藝學院、台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International Schools Theatre Association等地方及國際性機構作教學,分享他兩位老師的表演訓練體系,包括吳偉碩(梵谷)老師創立的「心體一技」跨文化表演體系訓練,以及波蘭劇場大師Jerzy Grotowski初代門生、紐約大學榮休藝術教授Stephen Wangh發展的「心之飛人」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近年他亦跟隨Grotowski的「衣鉢傳人」Thomas Richards、以及Grotowski在80年代中的「專業助理」陳偉誠作持續的學習,更於2024年成為了陳偉誠教學時的助教。

除了教學外,更專注於策劃跨地域、跨文化、跨界別活動,探索小劇場的本土性、國際性、機動性及精神性,例如2023年聯袂舞踏手謝嘉豪,帶著「盧亭」的故事走到烽火大地參與第一屆的烏克蘭藝穗節。

近年導演作品包括:流白之間《革命的承諾》、流白之間《Bad Roads》、流白之間《侮辱‧白羅斯》(Insulted.Belarus)英語廣東話國語三種語言演出、馬戲班《逆水行》。其導演作品、2016年愛丁堡藝穗節參節節目《紅玫瑰/白玫瑰》的女主角蘇子情亦曾憑該劇獲得Asia Arts Award最佳女主角提名。

曾參與演出作品包括新域劇團《布萊希特.周恩來.二三事》、馬戲班《墨迷宮》、及表演研究中心(香港)《「太極與表演」硏究成果展演-伊狄帕斯王》等。

"...And after almost fifty years of teaching acting and theater pedagogy, I can honestly say: I have never worked with an actor or teacher with a stronger, more intuitive sense of how the actor’s body, voice, emotions and images work together than William Wong. Nor have I ever been more impressed by the ability of a theater artist to communicate the craft of acting to his students. William is an artist who teaches from the heart, with a deep,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what an actor experiences.​

...I was impressed once more, this time by the accuracy of William’s perception of what each student needs as he encounters the fears and hesitations which inhibit artistic freedom… and by William’s ability to instill in his students the courage required for full, truthful performance."

- Stephen Wangh, Arts Professor Emeritus, NYU

過往學員回饋

(一)
「上一次結束後對自己及課堂帶有無窮無盡的疑問,但今次努力嘗試放下自己批判、理性的一面,完全投入每一個練習。

出奇地,原來我是做到的!又或者不應說「做到」,而是有所感受。所謂有所感受,是在過程之中我非常享受自己投入不同狀態、不同想像之中,感覺就像小時候的我獨自玩耍的感覺。原來我已漸漸忘記了那種純粹、直接的感覺,但其實那些東西一直都在,一直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那些記憶、經歷、感受、想像,互相扣連,衍生出不同可能性。而人的念頭是無限的,但重點是念頭出現後,我該如何不放手,如何感受那個念頭帶來的是什麼,再用身體回應,用文字來呼應。

這些都是需要繼續不斷地尋找,不斷地發掘,不斷地嘗試。」


(二)
「常常說身體很誠實,但究竟有多誠實?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過去?是一絲不苟地表達當下的想法?是感受當下身體帶來的存在感和自由?是內觀和空間人事物之間的平衡?⋯⋯我記得第一日工作坊家駒就說心之飛人是一個減法練習,好好發掘與生俱來所擁有的技能。無錯,成長經歷和社會灌輸的確帶來一些可能連自己也沒有發現的規限,導致身體其實也儲蓄了一些不必要的限制。經歷五次工作坊後,在每一個練習中可以慢慢去尋找自己的根,嘗試觸碰自己的限制、發現自己深層的弱點、發現好的地方、驚喜到自己的時刻等等,非常當下地認真地面對自己和表達自己,老實說心理上還有未衝破到的一些舊習慣,但是一個好開始,好像從練習中給了我勇氣,開始去思考當下做什麼選擇,選擇衝破還是作其他的選擇!想像力和念頭是我感受最深的,有時候即興時提醒自己要集中要顧好身體動作,可能回想會感覺身體很好feel、很flow等等,但卻缺少了一點的味道,而其中有一個練習卻可以直接面對這些念頭,有很多很多念頭像流星般飛過,很跳脫很散亂,卻成為動作的靈感,成為那個很好feel底下的一點味道;另外,也有從動作引發的幻想,將自己完全陷入另一個自己的內心小劇場中,將對空間的想像帶到另一個層次,也讓動作帶領去感受情緒,令身體有一個更實在的理由去動~~~~很開心有這次真誠的機會,探索和尋找一個新的舞動方式!感恩和感謝能與所有人共同經歷了一個珍貴的旅程!」

(三)
​「...另一個轉變是自己面對自己的不足的那種關係。做cat的時候,到最後手心腳掌都出了很多汗,不斷向後滑,很深刻你跟我說了一句 take it 用咗佢嚟做,那「不足」立即變得有用, 變成了新的情感、新的律動、新的意義,「不足」的本質只是兩個字、腦海中的兩個聲音、跳舞或普拉提老師會用的 Judgement。當天回家路途中,我的腦海出現了這一句:For the first time in my life, not just my thoughts, my failure is also useful.第三種轉變是我和我的聲音的關係。 我從未接受過聲音訓練, 慣用文字或身體表達自己 ,沒有留意過movements、呼吸、聲音的關係。與其說它們是三件事,今次體會到其實可能它們是一件事。 語言所包含的也不只是一堆文字,而是整個身體的呈現。起初對於要用聲,感到有點尷尬, 但原來把voice 也當作 muscle 的運用, 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Acting is reacting 這個概念, 對我來說也是新鮮的 。 字面看來,我會覺得是 react to 一些外在的東西/人,從沒有想過是react to自己內在的經驗,Plastique 這個練習讓我親身體會到這個概念, 很感謝家駒你在一些關鍵的時候的一兩句指導/ 引導,讓我自然地就做了一些自己在自己安全圈外的東西,surprise 了自己,暗爽左一陣 hahaha。 不過要把體驗到的東西在跳舞中運用出來,可能都需要更多的時間好好練習!總體來說,這個課程的第一階段並沒有教導我如何演戲, 而是讓我體驗如何由內到外把自己更有效地準備好成為一個表演者。」

(四)
「曾經歷創傷後遺的身體第一次再參與劇場的身體訓練,一直以為只是身體的練習,但卻是一趟身心連結的旅程,第一次在課堂再次面對到自己的恐懼感覺,過程中發現感覺不是演繹出來,而是與身體連接後自然發生的事,在探索過程中,家駒表示只要再做同一個動作,那個與恐懼接軌的gate便會再打開。為身體每一部分送上禮物、眼神的影響、身體與念與想像的探索⋯ 課程將身體每一part 分得很仔細,當身體打開了,儘管只是一句對白,也可以帶來不同情感,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相信這個身體了,感激同行的朋友,感激這次機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