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白之間 BLANK SPACE STUDIO
  • 有關流白之間
  • 課程及活動
    • 陳偉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葛羅托斯基體系工作坊」
    • Stephen Wangh x 陳偉誠對談 —— 葛羅托夫斯基逝世20周年 · 葛氏精神如何在21世紀延續
    • Sunhee Kim「獨腳片段的創作」: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過往項目
    • 課程/工作坊 >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三階段:角色的塑造
      • 從限制中找到自由——鈴木忠志演員訓練法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3.0
      • 「溯。源。覺。行 2」 工作坊
      • 「身體譜」 探索核心空間工作坊
      • 「聽見勇氣——真誠的面對自己」擊鼓練功房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二階段:文本與獨白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入門訓練課程(Introductory 2018 Spring)
      • 第三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聽見耕耘——把自己種回來」擊鼓練功房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 「文本的力量」: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綿軟舞步,輕鬆行路」自然步行工作坊
      • 「身體朝聖」印尼爪哇形體聲音及 宮廷舞面具劇 訓練課程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訓練課程
      • 「溯。源。覺。行」 工作坊
      • 「聽見歸零-扎根的力量」慢鼓工作坊
      • 太極對練及腰功鍛鍊日營
      • 太極導引與葛羅托斯基「神祕劇」(Mystery play) 工作坊連展演
      • 「聽見流白」慢鼓工作坊-聆聽自己的第一個鼓聲
      • 太極對練入門課程
      • 「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訓練密集課程
      • 皮部針療法課程
      • 第二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第一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主辦演出/特備活動 >
      • 台灣小劇場學校演作交流計劃《謹守:眼耳鼻舌身》作品聯演
      • 共學講堂 - 台灣小劇場的「精神」素描
      • 「鼓子回家,擁抱自己的足跡」分享會
      • 伍宇烈 x 潘璧雲 x Mike Orange 分享對談: 舞蹈、文字、音樂的跨媒介碰撞
      • 「修行與表演」分享座談
      • Besur x Sunhee x 梁曉端 x 吳紹熙分享對談: 跨文化身體訓練在當今劇場的實踐
      • 郭勁紅 x 林俊浩分享對談:「從國際經驗看香港」-關於跨界別表演
      • 無垢舞蹈劇場紀錄電影《行者》播映及討論會
      • 吳文翠作品《蛇,我寂寞》
      • 【竹の響】 古典尺八分享會
      • 當代歐洲劇場面面觀
    • 流白光影討論會 >
      • 2018/7 ​ 敕使河原宏《豪姬》
      • 2018/6 ​ 寺山修司的影像世界
    • 協辦劇場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文化連結

聽見歸零-扎根的力量
慢鼓工作坊

導師:黃子翎

Picture
在鼓棒提起與落下的空間--
「唯一聽見的聲音是 呼吸,
唯一感受的振動是 心 」
我們稱為歸零

擊鼓的力量來自雙足與土地的連結。
因此如何踏實的站穩與鼓連成一體,成為了學習擊鼓的第一課!
雙足感受土地給予的力量,才能感受到身體與手向上的延展的自由,兩者關係的是一門不斷向內叩問的探索。

「定、勁、覺、鬆」在專注與覺察,放鬆與回歸之間,真實就會自然顯現。
當一個表演者站到舞台上,自會受到各種內外因素干擾表現。藉著聆聽自己的鼓聲,我們學習放下、清空自己 ,以一種澄明的狀態去觀照自己身心的一呼一吸一靜一動。當看清自我的內心時,就可以覺知自己在舞台上的各種來和去、每一個行動選擇、以及與其他人的互動。

本次課程將著重『下盤與擊鼓』的連結,將以呼吸和基本站姿練習起始,再運用擊鼓基本功聯繫呼吸和身體律動的關係。

​藉著節奏尋找身體的根源動能,讓這個表演的「心法」也在學員的心中扎根。

日期:
2016年11月9-13日(星期三至日)
時間:
星期三至五:20:00- 22:30、星期六至日:15:30-18:00   ( 共12.5小時 )
授課語言:
國語   ( 如有需要,本中心將會提供廣東話翻譯 )
地點:
流白之間
​名額:
14人
費用:
​$1500
facebook 活動頁
導師簡介:

黃子翎

人稱小翎老師。

擊鼓年資20餘年,早年在優人神鼓14年接受長期的擊鼓訓練,巡迴多國國際藝術節。離開優人老泉山後,試著將鼓與舞蹈、戲劇結合,參與過無垢舞蹈劇場『觀』、法國外亞維儂票選五顆星作品「音躁成市」、莫比斯駐團藝術家、第十二屆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流浪者等等,探索「鼓」與「生」的真實力量。

子翎從瑜珈修習得到啓發,將呼吸與擊鼓巧妙連結,在教學上協助學生開啓內在專注而柔軟的心智在擊鼓中。學生透過子翎銳利的觀察力,可以精準協助學生擊鼓體位與呼吸,得以與內在生命的連結,透過老師幽默與耐心的個人指導,幫助許多不同程度的學生,找到屬於自己擊鼓與擊鼓表演的熱情。透過擊鼓看見自己心的住所。她常告訴學生—--
「愛這個世界,快樂的打鼓!」
​
子翎老師長期投入的課程有:慢鼓營、太鼓老師工作坊、資深習鼓者進修、銀髮族、個人一對一擊鼓課程等。


. 分 享/花 絮 .

在鼓棒提起與落下的空間-- 「唯一聽見的聲音是 呼吸, 唯一感受的振動是 心 」 我們稱為歸零 擊鼓的力量來自雙足與土地的連結。 因此如何踏實的站穩與鼓連成一體,成為了學習擊鼓的第一課! 雙足感受土地給予的力量,才能感受到身體與手向上的延...

Posted by 流白之間 Blank Space Studio on 2016年11月14日

 BLANK SPACE STUDIO ©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關流白之間
  • 課程及活動
    • 陳偉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葛羅托斯基體系工作坊」
    • Stephen Wangh x 陳偉誠對談 —— 葛羅托夫斯基逝世20周年 · 葛氏精神如何在21世紀延續
    • Sunhee Kim「獨腳片段的創作」: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過往項目
    • 課程/工作坊 >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三階段:角色的塑造
      • 從限制中找到自由——鈴木忠志演員訓練法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3.0
      • 「溯。源。覺。行 2」 工作坊
      • 「身體譜」 探索核心空間工作坊
      • 「聽見勇氣——真誠的面對自己」擊鼓練功房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訓練課程第二階段:文本與獨白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入門訓練課程(Introductory 2018 Spring)
      • 第三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聽見耕耘——把自己種回來」擊鼓練功房
      • 伍宇烈肢體及跨媒介創作工作坊
      • 「文本的力量」: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體系訓練及實踐課程
      • 「綿軟舞步,輕鬆行路」自然步行工作坊
      • 「身體朝聖」印尼爪哇形體聲音及 宮廷舞面具劇 訓練課程
      • Stephen Wangh's「心之體操」葛羅托斯基體系表演 訓練課程
      • 「溯。源。覺。行」 工作坊
      • 「聽見歸零-扎根的力量」慢鼓工作坊
      • 太極對練及腰功鍛鍊日營
      • 太極導引與葛羅托斯基「神祕劇」(Mystery play) 工作坊連展演
      • 「聽見流白」慢鼓工作坊-聆聽自己的第一個鼓聲
      • 太極對練入門課程
      • 「身心合一」(Psychophysical Approach)表演訓練密集課程
      • 皮部針療法課程
      • 第二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第一屆「舞台表演者-中醫基礎知識及推拿課程」
    • 主辦演出/特備活動 >
      • 台灣小劇場學校演作交流計劃《謹守:眼耳鼻舌身》作品聯演
      • 共學講堂 - 台灣小劇場的「精神」素描
      • 「鼓子回家,擁抱自己的足跡」分享會
      • 伍宇烈 x 潘璧雲 x Mike Orange 分享對談: 舞蹈、文字、音樂的跨媒介碰撞
      • 「修行與表演」分享座談
      • Besur x Sunhee x 梁曉端 x 吳紹熙分享對談: 跨文化身體訓練在當今劇場的實踐
      • 郭勁紅 x 林俊浩分享對談:「從國際經驗看香港」-關於跨界別表演
      • 無垢舞蹈劇場紀錄電影《行者》播映及討論會
      • 吳文翠作品《蛇,我寂寞》
      • 【竹の響】 古典尺八分享會
      • 當代歐洲劇場面面觀
    • 流白光影討論會 >
      • 2018/7 ​ 敕使河原宏《豪姬》
      • 2018/6 ​ 寺山修司的影像世界
    • 協辦劇場
  • 2015-16年度 駐場藝術家及策展計劃
    • 文化伙伴 >
      • 何應豐
      • 李海燕
      • 陳美彤
      • 梵谷
      • 黃俊達
      • 成博民
      • Ara Cho
      • Marloes van Houten
      • 史嘉茵
      • 黃靜婷
      • 林燕
      • 人仔
      • 蔡迅彥
      • 張潔盈
      • 邢亮
      • 楊怡孜
      • 蘇淑
      • 吳文翠
      • 黃子翎
      • 龔志成
      • 俞若玫
    • 母親的身體版圖-工作坊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時。空。行動》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自我的啟示》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攝 魄》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與亡者對話》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Writer’s Lab I :《文本與身體》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我要乖乖的活著》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身體/襌:當下的自主和再造》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墨迷宮》 >
      • 資 料 / 紀 錄
      • 延伸對話
  • 文化連結